一直以來曾陸續爆出不少地方為了政績,不遺余力地浮夸虛高數據,統計造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歪風邪氣,統計系統普遍失去公信力,大家因此條件反射般地對統計數據表示反感和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筆者倒是認為任何事情都應該一分為二地看。比如統計造假這事,基本上集中體現在能夠反映地方政績的GDP等數據上,事實上是當地地方官員的個體行為,而不是整個國家和統計系統的官方安排——傳說中的“奉旨造假”,只能說是一種陰謀論的猜測。而對于這些比如人均工資等不是那么直接體現政績的基礎統計數據,有沒有必要造假呢?筆者認為沒有必要,至少沒有必要人為地拉高,因為人均工資數據涉及到一些法定的標準數據,人為拉高了,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基本沒有什么好處。
再者,之所以感覺人均工資這個數據和實際情況的偏差不太大,也是從實際的觀感來看的。全國人均工資,將近5萬,平均每月4500多塊錢,以及分行業分地區的不同數據,基本上也還是符合現實狀況的。
說到這里,是否意味這個統計數據就非常準確了呢,也不盡然。首先,考慮到一些企業個人所得稅的避稅安排,特別是一些實行了年薪制的高管們的薪資安排,從理論上來說應該有相當大一部分薪酬沒有完全進入企業的工資總額。另一方面,按照目前社會通行的用工情況,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特別是在一些低端崗位,使用成本更低的勞務派遣工的情況很多,這部分成本和人員是不被記入企業工資總額之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統計的標本中沒有足夠的勞動派遣公司的數據,人均工資數據就不準確了。但無論如何,這項統計就算有著數據的基礎缺陷,但同口徑之間的數據,缺陷也是相同的,比統計學、概率、偏差等專業角度看,還是有其意義和價值的。當然,我們不是統計工作人員,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分析。HR考察企業薪資管理制度的重要工具
平均工資意義何在,大家又該如何看待呢?個人認為,從宏觀上來說,從這個數據從整體的變動趨勢,以及同口徑、同比上來看,是有其意義的。比如說年度與年度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對比,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和發展趨勢。比如,我們相比更富裕了?工資差距有所縮小了?某行業越來越熱門起來了?但另一方面,這樣的數據也不能孤立地看,比如結合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才更能分析出實際生活水平的差異;或者結合基尼系數來看,能夠體現出社會的收入分配差異狀況和貧富差距的警介線,等等。而從微觀上來看,雖然平均數抹殺了個體差異和個體差異身后千差萬別的故事和生活的艱辛,但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工資水平與當地、同行業、全國的平均工資水平,也不是完全不能比——如果自己的工資與可比的平均工資比起來低得太多,是不是說明了自己應該更加努力,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呢?而如果自己的工資比平均數高出太多,特別是那些甚至有工資之外的收入的(指合法收入,未列入工資的部分),則是否應該更多地懷有感恩之心,多關注一下慈善公益,以及其他?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薪資待遇備受求職人士關注
所以說國家統計出的平均薪資,其實就是這么回事,不要覺得自己拖后腿了就怎么樣怎么樣,無需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