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節省時間,你需要放慢節奏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文/Leon F. Seltzer,譯/音樂的節奏)
有許多表述能夠支持自相矛盾的主張--要走得快,最好是慢慢地走,以及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摘自于12步成癮康復模型中:"沒有計劃就會計劃失敗。"因為急于在某些事上能夠盡快取得進展,太簡單以至于不能匆忙做完,縮短時間,或跳過一些很重要的細節層面,而這些細節往往決定著能否成功。在你開始一個項目之前,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組織你的想法或準備好你的工具。也許,"想一想,然后行動"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口頭禪。
一個與之互補的表述:"準備,瞄準,開火"--這也建議我們在開始進行一項我們所負責的活動前要準備就緒。考慮一下逆向選擇:"開火,準備好,瞄準目標。"顯然,比起你先仔細瞄準,或在瞄準鎖定你的目標前搜索身邊的可替代方案而言,沉迷于這些倉促的行為幾乎能夠保證你會犯更多的錯誤。
適應一下另外一種表達方式,當你不假思索地作出行動時,你很有可能會"本末倒置"。這樣的話,你所付諸實施的計劃就無法取得任何進展。一個主要的節省時間的方法就是別那么關注速度而是去關注精確度。這樣做的話,就能夠確保你少犯些錯誤。這項任務不太可能需要"重做",因為你第一次已經做對了(或做的足夠好的)。很少有事情會比由于你原本沒有花時間仔細思考而導致要重新開始一個任務更令人沮喪了。
當你踏上征途,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從第一次嘗試的痛苦中獲取經驗以確保你的立場或者行進的方向是正確的。說到這兒,我就想起了一個我最喜愛的漫畫(雖然我似乎有些不太記得了)里面有一個飛行員正在呼叫地面控制中心,很激動地傳遞一個信息--他迷路了,但是正在記錄時間!毫無疑問,花一個小時在正確的方向上走500英里比在錯誤的方向上走1500英里要好多了。除此之外,行動迅速通常與辦事沖動有關。總的來說,沖動性行為所帶來的風險遠遠大于它所帶來的好處。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種表達:"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不想翻倒在水溝里,初步探索你可能去的目的地是必要的。這種情況可能會讓你很難或不可能從這個困境中解脫出來。想要變得謹慎就需要小心以及沉思,退縮就反映出你將要發生的行為的負面后果(要不然就是災難性的)。這種警惕謹慎可能為你節省大量的時間并且從長遠方面來看能夠讓你免于遭受挫折。
行動迅速會給個人帶來的不好的影響
□你會讓你自己生病。通過給自己施加壓力而去完成某件事以及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這同時會改變你的睡眠和休息習慣,會使你的免疫系統疲憊不堪,也會讓你更容易染上身邊類似流感之類的病痛。
□你會讓自己頭痛。迫使自己以一定的速度努力工作3個或4個小時會導致這種程度的壓力,結果就會因為你的(瘋狂)創作而導致緊張性頭痛。
□你會讓你自己筋疲力盡。類似上述的一些情況,一心一意地想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不管自然規律,工作與娛樂不能達成平衡,那么你就很可能會"筋疲力盡",遲早你的身體會被拖垮,無法再次繼續你曾經滿懷熱情承諾過的什么"火力全開"計劃。
□你將會犯很嚴重的錯誤,這些錯誤會在日后困擾你。過于注重完成某件事(以可能有危險的速度)或者不眠不休地往前沖(也許不停地奔向移動到你的下一個項目!)比起有條不紊地完成你的項目,你可能會犯更多的錯誤。因此,你可能會被要求重新開始你目前的事業,或者花很多額外的時間修改你的(完全可以避免的)錯誤。
這里有三個具體例子,說明想迅速處理結果卻可能會適得其反
□強迫你的電腦以它不可能達到的速度去工作,那么你的電腦就會壽終正寢。如果你太快的話,它就會死機或者以某種方式"違背"你的命令。每當你要讓它做它還沒準備好的事情時,它會讓你體會到挫敗感,向你證明它有自己的"想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嘗試慢下來,它會讓你進展得更快。
□告訴別人他們還沒準備好要聽的事情。如果你的溝通會影響你的欲望,那么時機是至關重要的。當你草率地去告訴別人你認為他們真的需要知道的事情,或者強制讓他們從你的胸部取下東西,在你不考慮時間地點,或者其他人的精神狀態和情緒時,你說的話可能會弊大于利。他們可能會考慮不周,會陷入其他的防御行為中,或者這些話會冒犯他們,這遠遠超乎你的想象。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要非常小心,不會在與我一起工作的人面前顯得很突出。如果我的建議或解釋是不合時宜的(即,過早的),那么這一介入將會在他們身上不起作用或者導致負面效應。
□打破規則或者違反法律來騰出時間。比如說,你曾經有過因為出發遲了(可能因為你事先做的事情太多了),但為了及時趕到某個地方而在高速公路上自由行駛的經歷嗎?你有因此得到罰款或發生交通事故,或者很悲慘地被另外一個討厭你擋了他的路的司機罵得狗血淋頭嗎?最終,你會將你的一整天時間耗在交通學校--這值得嗎?
本杰明富蘭克林認為:"一切都需要花時間:欲速則不達。"因此最佳的方法不是快速地完成一件事,而是正確地完成它。Lou Carlozo 在一篇題為《談判終結》的文章中說道,"你要想走得快點,那么最好走慢點"。以及從威廉尤里博士那里引用一句話,"有很多的交易,在開始的時候看起來很好,但交易的好與差是通過能否實現來判斷的。它必須被設置好。你得預先花點時間在上面。
同樣,斯托博伊德,在一篇標題與其極其相似的文章中說:"你得確保速度慢下來才能走得快些,"把這種謹慎的步調與武術相比較,然后再與"慢"科學相比。
武術界有個說法:走得慢才能走得快。這句話的含義與它聽起來的意思大不相同。關鍵是你得學會放松--別緊張,然后才能盡你所能快速移動。
對待"慢科學"也是從相似的角度出發。這就需要時間,或更甚者,很多很多時間。我的意思是,研究人員面對一個問題時在某種意義上需要思考一段時間,然后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也許還要借助其同伴的看法。
"我們...需要時間考慮...去消化...去了解彼此。尤其是當建立人文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對話時。我們不能...告訴你科學意味著什么,或者它會帶來什么好處,因為我們還沒完全了解它。科學需要時間。"
我將引用最近發布的一項報告來結束我的文章,它是關于猴子大腦的一項研究,這給"欲速則不達"又賦予了一個新的意義。作者大衛索爾茲伯里,引用了曾在神經元(2012)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這是由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Jeff Schall和范德堡大學的Richard Heitz發表的,他們對速度和精度之間的不可避免的權衡作出了評論。總之,這項研究發現,猴子大腦"實際上會轉變成一個特殊的模式,"這讓它們在得知獎勵的決定不是基于精度,而是速度時,會犯更多的錯誤。
于是我認為這件事就很明顯了。盡管有些情況下,快速反應比精準度要重要(甚至對生存很重要),花一些額外的時間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匆忙完成之中犯很多錯誤最后嚴重影響最終結果,通常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