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廚子的司機不是好銷售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我想做企業咨詢,但是家里人要我考氣象學博士。所以我只好做個市場調查專家。"
在咨詢室里,他講的這個開頭,竟然讓我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的現實版嗎?我揮揮手,努力甩掉腦子里閃過那個氣象博士在一個市場調查公司做企業咨詢的畫面,他繼續講下去。
他是氣象學研究生,已經在某城的氣象局工作,工作穩定,工資不高不低,讀博士的前程可想而知會順理成章。但他偏偏覺得工作沒意思,他從小喜歡人文哲思,腦力激蕩,大學還出任校隊辯論隊員。所以偶然在網上看到企業咨詢,就覺得這是個一邊需要動腦筋。一邊還能幫助人,收入也不錯的工作。此舉自然遭到舉家的"群毆"--什么企業咨詢?和你現在做的一點關系都沒有!肯定是讀博士比較好啊!他們說。
看來企業咨詢最大的罪名就是和現在的工作無關,那么又有什么和現在的工作有關呢?他思前想后,才想起自己曾經還在一家市場調查公司做過市場調查員,這個選擇看起來更加靠譜--因為自己數理能力可以很好地應用。
不過他好像已經忘記了,自己一開始是沖著企業咨詢去的,被家人一嚇唬,怎么又選擇起"有關系"的市場調查起來?本來想要上山打老虎,一看老虎比較兇,回來路上找了條狗,準備大餐一頓,很多人的生涯就是這么開始凌亂的。
其實也難怪他亂,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他陷入了生涯最重要的三個原則的博弈:目的性、延續性和匹配性。一個好的職業道路,應該是向著自己想要的東西,能整合過去的資源和技能,以及和當下環境最匹配的一條。
這些道理聽上去美麗,但是仔細一想是個技術活:因為未來有更好的,而他現有資源卻不支持。邁向未來往往意味著要放棄過去(家人說的"沒有關系"),而有關系的又不一定連著未來(他自己感覺"沒意思"),這期間還要找到當下環境允許的方式。
故事的結果也很簡單。他在我的幫助下了解了企業咨詢這個職業,發現雖然賺錢,卻也并不哲思(其實這世上哲思何嘗有賺過錢?)他想要的其實是思考和助人,而且別太冒進讓自己家人受傷。隨著對于資源的梳理,另一種可能逐漸浮現:留在現在穩定的本職工作,同時開辟業余職業:科普作家,去知乎和果殼這樣的網站投投稿,然后尋找一個喜歡的博士學位讀讀。這樣一來,既滿足心愿,學位和職位又都沒有白費,同時家人社會也喜聞樂見。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個選擇并非終身到老,但他覺得豁然開朗,準備先做一段時間,日后發展起來,路終會越來越清晰的。
過年回家,與中學同學聊什么是職業規劃。我試著用這個故事和他們解釋。你要知道,哪怕你有天當了于丹姐,你的中學同學也永遠不會崇拜你,他們只會繼續成群結隊"羞辱"你。他們說,你不就是忽悠一個買不起iPhone5的窮哥們,買了兩臺手機嗎。
其實他們說得不無道理。電話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縮影:一開始大家覺得有固定的座機就不錯了,慢慢地開始希望移動和無線起來,然后我們希望手機成為聽歌看片接電話的全功能,最后又醒悟還是一般的智能機 有專業耳機的MP3 單反來得更專業。職業生涯也是一樣。一開始有份工作就謝天謝地,然后是天天想著移動和跳槽,最后希望有一份能賺錢、受尊敬還有夢想的工作。慢慢地我們一部分人想明白了,也許我們不妨用一份工作 一個生活 一個興趣的配置更好。
只要這是個選擇越來越多的世界,就是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