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多少錢,就干多少活?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誰都想早點實現財務自由。有了錢,就不被錢所困,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日本現在有一個如日中天的企業叫Tsutaya,是日本最大的出租光盤的公司,其經營者的理念非常有趣,為日本超級暢銷書作家土井英司大力推崇--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在常見的五個關鍵詞"when、where、what、who、how"前面都加上一個"喜歡",生活和工作便都將變得美妙無比。
但是剛進公司的員工肯定是沒有這種自由的,靠跟公司持續的薪酬博弈,能夠最終實現你想要的自由嗎?這種想法真是弱爆了。
土井出生在一個世代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從小就幻想能夠成為一個經營者,20多年來,他總共讀了超過10000本商業書籍,有了6次跳槽經驗,這讓他很早就養成了以"經營者的頭腦"來思考的習慣。學會了站在這個角度看問題,就能很清晰地了解現在的自己對公司來說,到底具有多大價值。
他發現,大公司在每位新進員工身上的投入多達幾百萬日元,這些"先行投資",以后當然要盡量從他們身上收回來,公司對員工進行的培訓,都是為了從他們身上獲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很多員工不會這么想,他們覺得,自己的工資是20萬日元,那么做出價值20萬日元的工作就行了,太過投入,就會感覺"吃了虧",遇到困難,就會安慰自己"為了這點錢真不值得費那么大勁"。
實際上是誰真的"吃虧"了呢?土井舉了個漢堡店的例子來說明:比如在漢堡店打工,時薪700日元,但不是"賣了700日元的漢堡就等于干了該干的工作"。因為對公司來說,700日元的漢堡是銷售額,700日元的時薪是人工費,打工者要是只干700日元的工作量,公司就只能倒閉了。因為在一般的經營原則中,要想得到最低限度的利潤,人力成本要控制在銷售額的30%以內。就是說,你得賣出現在工資3倍的銷售額,才算配得上你的工資。
那么大家都來算一算,你在干著"自己的價格=工資"的工作嗎?
恐怕很多人不是。為了配得上你的工資,提高附加值就成了公司和你要成長的唯一出路。這個附加值不是溜須拍馬的本領,不是握在手里的N多資格證書或者英文有多流利,而是在公司提供的背景舞臺上,成為"傳說中的一流員工",那你就能在任何時候把這種能力換成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