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一條非常簡短的新聞,重點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組織召開社會辦醫療機構審批文件協調會,公安部消防局、民政部民間組織登記管理局、國土資源部規劃司、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工商總局企業注冊局等6個相關單位同志出席。會議重點就落實國務院184次常務會議部署,制定好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辦法進行了充分研究……
新聞雖簡單,但對于社會辦醫在實踐當中的推進可謂實質性利好。
這兩年,醫改政策上對社會辦醫的支持和鼓勵可謂頻出大手筆。無論是降低準入門檻,還是支持醫生多點執業方面,每條政策都可謂“美輪美奐”。
但真的著手籌建一家醫療機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美輪美奐的政策離實踐還是有不小的距離。雖然準入門檻降低了,但是該旅行的審批手續還是一樣都不少。尤其是這些審批不僅專業復雜,而且還牽涉到多個部門。
之前就有媒體報道,籌建一家醫院基本上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再加上建成后還有相當長的一段市場培育,這就造成了社會資本自建醫院的成本和風險相當高,無形中也成為社會辦醫的軟性門檻。
國家發改委此次協調另外六個部門研究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辦法,如果最終落地,無疑是對社會辦醫的實質性利好。審批流程的加快,將極大降低社會辦醫前期投入成本。那可是真金白銀啊。
實際上,跨部門全流程綜合審批在2017年5月份的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醫療服務的意見里就已經提出,在當年8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再次受強調。雖然仍在研究階段,但政策出臺仍舊可期,只希望能夠盡快。
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火熱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但相對其他細分領域,醫療服務的成長相對比較慢。
華興資本今天公布了一個他們關于過去兩年整個醫療產業的投融資狀況的梳理,可以看到,相比醫藥、醫療器械,甚至新興的基因測序,醫療服務在投融資數額、IPO數量方面都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
不過資本對醫療服務投融資的熱情卻在持續提高,私募融資交易共53起,同比增長約50%,總融資金額近9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6%,單筆融資金額約1,700萬美元,同比增長約23%。
這兩天,媒體在熱炒馬化騰關于醫療健康的建議。其實反倒是他在溝通會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馬化騰認為,醫療領域還沒有出現一家和這個行業的整體規模相匹配的獨角獸。
馬化騰說,他覺得醫療非常重要,騰訊不會放棄,這個領域終將大有可為。(轉載自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