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投,才是社會給應屆生上的第一課
添加時間:2018-08-31 14:33:38
瀏覽次數:
0
很多應屆畢業生都會在求職路上經歷這樣一個心路歷程:讀了這么多年書,終于離開象牙塔,馬上要成為“社會人”了,又興奮又忐忑。聽說工作不好找,于是寫好簡歷到各大招聘網站上到處撒網,也就是所謂的“海投”,卻萬萬沒想到,等了一個多禮拜,郵箱里除了廣告,并沒有任何消息。
很多應屆生到了這一步,往往容易迷茫失措,以為自己的招聘生涯就結束了,卻沒有意識到,海投是社會給應屆生上的第一課。
1、在海投第一關倒下的,往往都是優秀的應屆生
211、985畢業,海歸,碩士,很多應屆生都自帶“優秀光環”,往往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的掌上明珠。面對校招,優秀的應屆生更需要知道,學歷帶給你的,是一張金色的入場券,當檢票人在入場券上打洞驗證你入場資格的那一刻,學歷和背景就已經失去了效力。除了必須要認清自己有哪些特長和優勢,來贏得招聘者的心以外,更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來包容“正常的挫折”,充分認識到:所謂的“海投”,并不是投出簡歷數量浩瀚如海,而是要做好把簡歷往海里扔,海面依然波瀾不驚的心理準備。降低預期不意味著自貶身價,而是客觀看待自己,認清現實的第一步。
2、海投之后,立即復盤
前兩天一位應屆生找到我,試圖尋找自己投遞簡歷沒有回應的突破口。
他抱怨投30多份簡歷,但沒有收到一封回復,又氣憤,又沮喪,覺得“全世界都在和我對著干,也不知道接下去應該做什么。”
“我已經很努力了。”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加重了“很”的發音,能讓人感受到,他的確花了很大很大的功夫在投簡歷這件事情上。
于是我問他:“你海投,準備了幾封簡歷?”
“一封啊,這不都一樣嗎?”
“那你投的20家都是什么公司?”
他抓耳撓腮,沉思了一會兒告訴我:“都有吧,國企,外企,小單位都投了。”
“你投的崗位分布是什么?”
“我是學金融的,那肯定投金融有關的崗位。”
于是我接著問他:“什么時候投的,平均一天投幾封,在哪個網站上投的,投遞內容是單位設置還是發郵件,單位投遞最低學歷條件是什么,對崗位的具體描述人員素質要求有沒有認真看?沒有收到回復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這些問題你有想過嗎?”
經我這么一問,他沉默了,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NO。
“你的問題在于,不夠努力。”
他很意外:“我已經很努力了啊。”
我接著說道:“所謂海投,并不能抱著買彩票的心態隨便一試,你的僥幸心理,會直接反應在簡歷的內容上。每一份投出去的簡歷,都應該抱著闖入面試環節必勝的決心,仔細打磨,反復推敲。即使金融領域,崗位不同,至少準備2-3份不同簡歷,側重不同,彰顯出你和崗位的匹配度,另外,去應聘下專業不對口的崗位也是一種選擇,不要被專業限制住手腳。了解自己,認清現實,調整戰術,一根筋到底,才是最大的不努力。”
3、學會和焦慮做朋友
海投焦慮嗎?焦慮,當然焦慮。
之前我幫助一位應屆畢業生做咨詢,她成功拿到offer后約我喝咖啡,我剛要進咖啡館,正巧看到她還差一條馬路趕過來,于是在店門口等她。過紅綠燈時,我發現她特別緊張,過馬路像過獨木橋似的。后來我問她,她才很不好意思地解釋:
“我剛拿到offer,萬一被車撞就什么都沒了!”
可見,這樣的焦慮感,會持續到收到郵件offer后,甚至入職體檢后,可能還會持續到實習期過后,簽訂正式合同的那一刻。
如果刻意花時間去克服焦慮,往往會適得其反,你只需要知道:再痛苦、再迷茫,不過就這三個月。
海投的過程,也是認識自我,定位自我的過程,不要放棄希望,期待“您有一封新郵件”的那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