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畢業于名牌大學,同樣是本科文憑,同樣是四六級證書,為什么有的人進入一家公司很快就能打開局面,有的人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工作環境?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程度體現在“軟實力”。
軟實力1:“90后”要有“自動自發”的職業心態
“90后”應屆畢業生是職場新人的最大群體,對他們而言,學校培養的能力與公司所要求的能力并不完全一致。“90后”畢業生進入職場,最重要的是要擁有一個良好的職業心態,“良好”的體現之一是“自動自發”。
何謂“自動自發”?高級培訓師詹歆女士開設過一門企業內訓課程,專門針對新員工的職業素養。在她接觸的企業新員工中,許多人對崗位的認識和對自己的認識并不清晰,從而沒有工作動力,頻頻跳槽。其實,新員工如果換一種職業心態,認識到員工與企業是相互依存和對等的關系,員工不僅為企業打工,也是為自己打工,只要轉變職業心態,工作動力才會源源不斷,并且是“自動自發”的狀態。
這種“自動自發”的狀態,有時也被稱為“原動力”。詹歆建議職場新人要找到支持自己的原動力,這是驅使職場人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原動力與就職的企業并沒有多大關系,再好的單位也有跳槽,如果你的原動力是建立在薪水上,那將會永不滿足,除了薪水,還有什么讓你開心的事,那些可以帶來滿足感和認同感的事,或許才是真正的原動力。
軟實力2:口才是新人的一道“入門關”
口才是行政和銷售類職場新人的一項基本功,在廣州一家通訊企業工作的王小姐有過這樣一份經歷:畢業找工作時,她因口頭表達比較拘謹,與南航失之交臂,后來到一家通訊企業做行政工作,又因溝通能力,影響了自己的升職。王小姐認識到口頭表達對文職女性的重要,工作之余報讀了相關培訓課程。
由于口才等軟實力的提升,從而獲得升職加薪的,黃先生就是一例。黃先生目前在廣州某保險公司做銷售總監,三年前,他和所有做保險的人一樣是一位新人,面臨著巨大的銷售壓力,如果在三個月的考核期內拿不到一份訂單,很有可能就會被淘汰出局。
第一個月,黃先生在前線沖鋒陷陣,但沒有業績,應該說顆粒無收。第二個月,情況依然如此,工作慢慢進入低谷,和所有銷售人員一樣,放棄的想法開始萌生。第三個月,黃先生開始反思自己,并在人際關系與口才技巧方面不斷改進,最后情況有了改觀,黃先生爭取了兩個小訂單。
在大浪淘沙的保險行業堅持三年,并成為一名銷售高管,黃先生的成功來自于口才這項“軟實力”的提升。廣州卡耐基培訓學校校長、資深職業教練許統文認為,軟實力是讓職場新人走進別人內心的能力,它包括與人溝通的能力,影響他人的能力,以及積極的職業心態和各種情商等,這些軟實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軟實力3:“沉下心”是白領一種可貴的軟素質
如果說應屆畢業生是比較純粹的職場新人,那么擁有工作經驗的職場白領,跳槽到新東家,應該算比較特殊的職場新人。再有經驗的老手,剛去一家公司也是一個新人,對于他們,有哪些軟實力或軟素質需要格外注意呢?
“沉下心來做事的白領更吃香,這種‘沉下心’的素質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軟素質。”許統文認為,白領首先要有一個理念,不要輕易跳槽,要把工作變成職業,最好變成事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用心去呈現自己的職業價值。如果白領已經跳槽到一個新崗位,職業心態也要親善,學會欣賞別人、關注別人,而不是指責抱怨以前的老板,懂得你要什么而不是你不要什么。
在一家網站做文案工作的小昕,原本今年節后跳槽,咨詢了專業人士之后,改變了跳槽的想法,沉下心來繼續工作。小昕想跳槽的原因是做方案沒有多大的挑戰性,公司也沒有相關培訓可以提升自己,但專業人士點撥她,她所在公司從長遠來看是有前途的,也是值得“守”的,目前離開是因小失大,小昕覺得有道理,也就打消了跳槽的想法。
軟實力4:特定技能為部分職場新人“加分”
軟實力包括一些特殊能力,比如抗壓能力,在企業招聘中就被屢屢提到。高級培訓師詹歆女士認為,這類軟實力在面試中并不容易看到,多數是招聘方的良好心愿,許多人有無抗壓能力只能在工作三個月或半年之后才能看出來。所以,職場新人進入公司之后,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體現出應有的抗壓能力與職業素養。
某些特定技能在招聘中也會出現,比如個別醫院、國企等在招人時要求應聘者具有籃球特長,擁有這種“軟技能”的職場新人無疑會受歡迎。但唱歌、喝酒、抽煙等“灰色技能”也是常常被人提及的“軟技能”。對于這些有損于個人健康的“軟技能”,詹歆認為職場新人要學會取舍。
軟實力5:高管要把“軟實力”打造成個人品牌
高管跳槽也是年后的常見現象。高管進入一家新公司,也是職場新人。這類更特殊的職場新人需要注意什么,又需要打造什么“軟實力”呢?
“高管職位高,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職業價值模型,熟悉你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有哪些過往成功案例,這些案例要變成職業心理的成功暗示,變成講故事的資本。”廣州卡耐基培訓學校校長許統文認為,高管要由管理者轉變成職業教練,才能影響身邊的一批人,從而擁有較強的“軟實力”。
高管的軟實力在于擁有個人品牌。“把自己變成品牌人,具有個人品牌。在某種程度上,善于打造職場品牌的高管才是優秀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