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許多人喜歡通過專業的招聘網站投遞簡歷,簡歷是證明求職者學歷和職業經歷的重要依據,而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注水簡歷”不在少數,有嚴重虛假成分的占有相當比例。這樣不誠信的行為造成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信任危機,增加了求職者誠信就業的難度,也加大了用人單位甄別人才的困難。
大學生簡歷摻水已成常態
用摻水簡歷騙取用人單位信任,造假者誠信肯定值得質疑。然而,很多大學生認為此舉實屬無奈。如今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用人單位要求越來越多元,同時高校、社會對造假現象的曖昧態度,一定程度上也縱容了“簡歷撒謊大軍”。
近日,研究者就“個人簡歷中是否會有夸大或者虛構成分”對多名高校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皆為應屆畢業生和大三在校生。
20名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7人承認在以往求職過程中對簡歷進行夸張和虛構;有11人表示未來求職會在簡歷中“注水”提高競爭力;擔心簡歷造假被用人單位揭穿的僅有1人;而沒有大學生意識到簡歷造假或許會承擔法律責任。
調查發現,簡歷夸大或虛構一般集中在在校職務、所獲獎項、實踐經歷、實踐時長及工作能力等方面。比如,畢業于武漢船舶學院的劉同學曾在簡歷中填寫“生活委員”一職,然而他們班當初壓根就沒這一職務;某理工學院環藝專業的黃同學說,她只會計算機的基礎操作,但在簡歷上會寫“精通計算機技術”。
對于簡歷造假,很多大學生認為實屬無奈。“有的具體工作并不需要英語,可企業非要在這方面苛求”“都是才畢業的學生,哪來的幾年以上工作經驗,這不純屬為難人嗎?”“人家造假把你擠下去,怎么能甘心。”
雖然簡歷造假在高校已成常態,但仍有部分大學生表示不會虛構簡歷。“做人要誠信,基本的誠信都沒了,哪個企業還敢用你”“虛構夸大后,心里會沒底”“被揭穿后很難收場……”
用人單位:相比紙上談兵更注重能力
學歷、工作經歷、取得成果、人品是用人單位最為關注的求職者的品質。求職者對簡歷甚至學歷造假在實際工作中總會露出“馬腳”。很多用人單位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錄用人員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與簡歷存在很大差距,因而,這些年不少用人單位在錄用新人時,都將個人簡歷誠信調查納入招聘人員時考查的一個重要環節。
簡歷造假對求職者來說相當于一顆“定時炸彈”。不少企業負責人強調,雖然對于簡歷中社會實踐和校園干部經歷不甚看重,但如果日后發現與簡歷相差太大,將會考慮對當事人予以辭退。
某服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簡歷中提到的“過去”,公司只做參考,不會作為入職和履職的重點。公司有一套自己的培訓、評估體系,應聘者進入3個月試用期,無論學什么專業、進入什么崗位,都將逐一體驗生產環節。每隔10天有專門的“考察員”對試用期員工考評打分,通過者才可轉正。
教育專家:就業難是導致造假的主因
專家表示,之所以如今簡歷造假現象泛濫,一方面是因為“就業難”問題所在,求職者都想拔高自己,吸引用人單位的注意;另一方面是當下社會缺乏誠信的整體環境造就的。另外,誠信教育的缺失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
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育部門、用人單位和整個社會的聯動,從小灌輸誠信的觀念。企業完善用人機制,應該更注重求職者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不應該給求職者設置太多障礙。
依照正常操作原則,當求職者被錄取之后,簡歷會隨著勞動合同一起保存,直到離職兩年過了法律要求的保存期才銷毀。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對員工享有知情權,求職者持虛假簡歷上崗,被用人單位發現后,用人單位可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并且追究其民事責任。按照造假程度,承擔不同程度的處罰,情節最嚴重的便是學歷造假。
來源:贛州人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