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國家扶持政策不斷出臺,行業整合漸成大勢,國內多家上市藥企紛紛通過并購、擴產等方式搶占市場,提前布局,欲在行業整合升級之后占據更好的高地。
中藥飲片行業正醞釀一場國內醫藥史上最大的并購案。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下稱“國藥集團”)旗下唯一的中藥整合平臺中國中藥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中藥”,00570.HK),在1月12日公開宣布收購中藥配方顆粒龍頭企業—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江藥業”)四成股權的20天之后,又于1月27日再發公告宣布提高股權收購比例,擬以最高83.46億元的價格收購天江藥業81.48%股權,以填補中國中藥在中藥飲片領域的空白,完善產業鏈。
此時恰逢國藥集團啟動混改。2月6日,國藥股份公告,公司接控股股東國藥控股通知,實際控制人國藥集團《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方案》已獲國務院國資委批復。
目前,國藥集團旗下擁有11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其旗下的中生集團將作為未來生物制品平臺,現代制藥作為化藥平臺,國藥控股作為唯一商業平臺,中國中藥則作為唯一中藥平臺。
與此同時,國內多家上市藥企亦通過并購、擴產等方式搶占中藥飲片市場。多位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藥飲片行業并購擴張頻繁,一方面是中藥飲片處于中藥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入局中藥飲片可以保障藥企產品安全。
另一方面,由于行業發展時間尚短,目前尚未形成一家獨大或者幾家獨大的局面。加之飲片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國家扶持政策不斷出臺,行業整合漸成大勢,企業提前布局,可在行業整合升級之后爭得一席之地。
巨頭巨資瞄準中藥飲片
1月27日,中國中藥發布公告稱,擬以不少于75.959億元(約相等于95億港元)及不高于83.46億元(約相等于104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江陰天江藥業81.48%股權,此次收購資金來源于股本及債務融資。
相比其此前公布的最高41億人民幣收購天江藥業約40.52%股權,此次收購股權比例翻倍,使得中國中藥絕對控股天江藥業。而如果此次并購順利落錘,將超過拜耳并購滇虹的36億元、綠葉并購嘉林的63億元,成為國內醫藥史上最大的并購案。
中國中藥投資者關系總監王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提到,中藥配方顆粒可以作為中藥飲片的一個補充,從而改變中國中藥在中藥飲片市場銷售額比較小的局面,完善公司的產業鏈。
目前,國內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尚處于試點生產的狀態,全國僅有6家企業獲得試點生產企業的資質。而天江藥業作為行業龍頭,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早在2001年,原國家藥監局頒發了《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明確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中藥飲片管理的范疇,成為中藥飲片行業的一員。
資料顯示,中藥材經產地加工后,根據藥材的性質和醫療的需要,把藥材切成薄片、厚片、斜片、絲狀、段狀、塊狀等一定的規格,使藥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進行其他炮制及儲藏和調劑等,這種中藥材稱為中藥飲片。
“對于中國中藥來說,這一次的收購使其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而標的企業無論是營收還是市場占有率,都可以滿足中國中藥的發展需求。”和君咨詢高級咨詢師崔祥瑞向記者稱。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中藥前身是盈天醫藥。在醫藥國資改革的大背景下,國藥集團于2013年年初成功收購盈天醫藥,并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藥。如今,中國中藥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年增長速度超30%。而將中國中藥打造成為國藥系唯一中藥整合平臺,早已成為國藥集團的一大改革方向。為此,中國中藥此前26億受讓同濟堂醫藥100%股權,提升了在中成藥領域的競爭優勢.
據國藥集團發布的“十二五”規劃,國藥集團制定了產業規模上要力爭3個100億元的發展目標:生物制藥產業規模超百億,化學制藥超百億,飲片和中成藥超百億。與此同時,中國中藥亦制定了“在2017年前達到100億的銷售規模”的戰略目標。
記者查閱中國中藥2014年半年報發現,中國中藥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2.63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44.3%,凈利潤約2.59億。三大業務板塊中,中成藥占營業收入的87.1%,約11億;而化學藥占11%,約1.4億;生物藥占1.9%,約2300萬。
反觀天江藥業,由于政策壟斷的紅利,2014 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4.6 億人民幣,凈利潤為2.8 億,年復合增長率亦達到30%左右,與中國中藥旗鼓相當。
多家上市藥企進場布局
除了中國中藥,亦有多家上市公司在中藥飲片行業跑馬圈地。其中,有中藥飲片第一股之稱的康美藥業(600518),繼投資30億元建設交易中心及現代物流倉儲項目之后,日前又投資10億元建設中國-東盟康美玉林中藥產業園項目,并將在廣西玉林市設立全資子公司專門負責建設和運營該項目,為提升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的產業競爭力夯實根基。
與此同時,紅日藥業、神奇制藥、太龍藥業、香雪制藥等上市藥企,亦通過設立中藥飲片公司或產品加工基地、收購中藥飲片企業股權、設立中藥飲片并購管理基金等方式加碼中藥飲片。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2014年4月間,涉及中藥上市公司投資的案例55件,其中中藥飲片最受追捧,占投資總數的30.9%。
“中藥飲片發展比較晚,而且藥材的種植地分散、加工技術繁多,以前許多是作坊企業。所以現在還是在慢慢調整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家獨大或者幾家獨大的局面。”卓創咨詢醫藥行業分析師趙鎮說。
據宇博智業研究中心獲取到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全國規模以上飲片企業1317家,大多是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其中,康美藥業作為中藥飲片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其2013年中藥產品的營業收入,僅占中藥飲片行業營業總收入的8%,如果刨除康美藥業中藥材及中成藥部分的收入,比重將會更低。
而頻頻出手并購搶食中國醫藥市場的外資巨頭,在中藥飲片行業卻無法踏前一步。根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3年修訂),“中藥飲片的蒸、炒、灸、煅等炮灸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的生產”明確禁止外商投資。
對此,崔祥瑞分析認為:“不讓外資進入還是考慮一個保密性的問題,中藥產品許多加工配方是保密的,尤其是中藥飲片的炮制技術不可以外傳。之前有許多外資來中國挖走老藥師,把加工配方拿到手之后比我們搶先一步注冊專利,使我們的中藥產品在國際上賣不了。”
據了解,國內的中藥產品大多數為復方配方,我國《專利法》只保護中藥配方和配方的劑量,對于配方的用途、加減則不能有效保護,所以一些藥企只能申請保密或國家保密處方保護。然而,這些保護方式和措施使得國內的中藥專利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同。
根據《世界專利數據庫》統計,在世界中草藥和植物藥專利申請中,我國中藥專利申請量占據第一,占44.4%。但屬于我國的中藥專利申請僅占0.3%。從國際市場上看,已有超過170家公司、40多個研究團體正從中藥中尋找和試制新藥。
“外資進不來,為國內藥企繼續中藥飲片的并購提供了有利條件。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中藥飲片行業整合升級面臨資金緊缺、技術進步緩慢等問題。”尚普咨詢中藥分析師劉艷梅說道。
行業整合大勢所趨
“作為醫藥工業的一個細分產業,中藥飲片的行業增速比較快。同時,飲片質量參差不齊,質量問題頻發,藥企進入飲片行業可以保障飲片的質量安全,所以才有那么多并購。”趙鎮向記者說。
據《中國中藥飲片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前景趨勢報告(2014年)》指出,從2004年以來,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就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最快的是2011年,增長率高達56.11%。雖然在2009年和2012年有所回落,但整體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大大超過了醫藥工業的平均增長速度。
另外,2008年至2013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銷售收入從349.97億元增加120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30%,高居行業第一。
2014年上半年,中藥飲片行業經過前幾年的價格高漲后,市場理性回落。但2014年上半年,中藥飲片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677億元。保守估算,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中藥飲片的市場容量將達到3049.90億元。
與此同時,醫藥工業整體銷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達到26%之后逐年下滑,2013年為17.9%,2014年前三季度為13.3%,預計2014年全年增速在13%左右。
“近年來,隨著我國中醫藥產業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中藥飲片逐步納入基本藥物目錄,其市場規模快速擴張。而藥品加成的保留也影響了大家使用中藥飲片的積極性。”劉艷梅說。
據了解,作為中藥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中藥飲片在中藥產業的三大支柱—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亦處于承上啟下的中心地位。即,一方面可以由上游的中藥材直接加工而成、作為藥劑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另一方面可作為原料加工成中成藥,流入下游銷售終端,因此市場需求旺盛。
數據顯示,中藥飲片下游供應40%流向醫院、20%進入藥店,此時中藥飲片作為中藥湯劑的原料直接供應給患者。另外40%則進入藥廠,作為生產中成藥的原料。今年一月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公開表示,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取消藥品加成被視為是一個改革方向,但中藥飲片的藥品加成則必須保留。由此,醫院供應中藥湯劑仍能獲得最高超過進藥價格25%的利潤。
此外,記者注意到,我國首部《中醫藥法》的立法工作已經完成公開征求意見,有關部門正在將征求意見匯總,并根據意見進一步對草案修訂完善。雖然具體的法規何時出臺尚沒有確切的時間表,但中醫藥立法工作已經走到了最后一公里。
對此,劉艷梅認為:“中小型企業被淘汰或者兼并,市場秩序的規范,國家對龍頭企業的大力扶持,中藥飲片行業必將逐步得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