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也要工作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理論上來說,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人們的工作時間可以變得越來越少,會用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但是,事實上沒人這樣做。科學進步并沒有縮短8小時工作制和延長休息日。
美國的《心理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試圖解釋原因:人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本能,會去努力賺取遠超自己所需的東西,哪怕這種不平衡會令人"不快樂"。
科學家們構建了一個實驗來探索物質積累對人的誘惑。在第一階段,受試者需要在一臺帶耳機的電腦前坐5分鐘,選擇聽一段悅耳的音樂或是一段煩人的白噪音(一種很吵耳的沙沙聲--編者注),如果你能聽完特定時長的白噪音,便可獲得一塊巧克力。一部分受試者被告知,只需要聽較短時間的白噪音就能得到巧克力,這部分人被稱為"高收入者",而另一部分"低收入者"則需要聽較長時間的白噪音,才能獲得一塊巧克力--聽白噪音象征努力工作,而巧克力則意味著"工資"。"高收入者"被設定成工作效率更高的人,"低收入者"則反之。
第二階段,科學家告訴受試者,要當場吃掉獲得的巧克力,吃不掉的將被收回。
結果,"高收入者"平均賺取了10.74塊巧克力,雖然事實上他們只能吃掉3.75塊。研究者這樣形容這種情況:"這是一種“盲目的積累”,明知道是浪費精力,但人們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
由于規則的緣故,"低收入者"并未賺得超出自身需要的巧克力,但他們也在努力地聽白噪音,聽的總時長和"高收入者"并無差別。
當然,在真實的世界里,人們賺取的是錢而不是巧克力,也沒有工作時間的限制,但研究表明,即使知道明確的界限(吃不完的巧克力不能拿走),人們依然會努力賺取自己根本用不完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