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進入職場時,根本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大都根據本專業或者父母、親友的期盼投身于一個不喜歡但也說不上討厭的行業中,有著穩定的工資,但在物價飛漲的當下,支付高額的生活以及子女教育費用后,過的依舊不輕松。這份工作難以讓他們真正鮮活。就像一位醫學泰斗,他可以去教小孩子做實驗、給學生上生物課,可他必須讓自己死去一部分。總而言之,就是他們的能力超過了當下的工作。
然而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穩定的收入,已經失去了折騰的勇氣。這樣的人一般是國企職員、學校老師、公務員,或是任何“穩定”但“沒什么發展性”的工作。
包括邁克爾喬丹、愛迪生在內的諸多勵志感人故事的共通點就是“有個人通過努力在自己熱愛的專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于是告訴我們人一定要努力。然而事實是,我們根本無法在自己的工作上發掘興趣并投入熱情,但同時迫于現實好像也不是說走就走,什么“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這種浪漫情懷只存在在沒有經濟壓力不需要養家的人身上。
我們常常花10%的時間精力專注在現有的工作(通常只發生在deadline前),花另外90%一邊猶豫懷疑抱怨、一邊低效的工作。然后覺得被工作綁死累成狗、未來沒有發展性。
在職業生涯上猶豫的學員應該重新調整時間分配,不管你現在是茫然還是已經找到想投入的領域,分為兩個步驟,關鍵字是60和40。
步驟一:花60%的時間精力專注把現有工作做好;花40%做各種嘗試、體驗。參與你平常覺得沒心力去的各類型活動,發掘興趣、找尋自己能夠投入熱情的方向。
步驟二:花40%的時間精力專注且高效的把現有工作做到過門檻;花60%經營新方向。找到有興趣的新方向后評估自身狀態,開始學習、讀書,與該專業的職人、社群互動,在把現有工作做好的前提下開始發展新的專業領域。
總而言之,就是在保有穩定工作與收入的狀態下,同時探索與經營新方向,等到新的專業領域發展的越來越好、收入能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果斷離開現有崗位了!
有人問,如果新的專業領域經營不好怎么辦?
很簡單,如果這是你熱愛的、喜歡的,那做為工作之馀的興趣也無妨;亦或是從步驟一再來一次,多探索不一定100%找得到你命定中的職業,但絕對能慢慢排除不適合你的選項。
一無所有的人往往是最勇敢的,因為他沒有什么能失去;最悲哀的是剛擁有一點點,不敢放手、不敢往前,但又因為整天想著“再這樣下去人生真的就這樣了”而郁郁寡歡,然后手邊的工作做不好,一輩子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