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動脈網發布了《兒科診所行業報告》。報告分析了兒科醫療的需求不斷升溫,公立醫院的兒科醫生卻大量出走,以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為特色、裝修童趣十足、接納聯合了體制內醫生資源的私立兒科診所正在迎來爆發。
兒科醫生缺缺缺!
兒科醫生到底有多缺,相信大家早已經十分了解。停診、限診、通宵排隊……大量的兒科醫療需求,直逼醫院承受極限。
如同“打仗”般的忙碌,不停地叫病人,不停地寫字,不斷地說話,但卻不喝水,甚至不吃飯,這也幾乎成為了當下中國兒科醫生的真實寫照。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6年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設置兒科的醫療機構共有35950個。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11.8萬人,每千名0歲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而美國的這一數字為1.46人。
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基礎數據)》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兒科醫生總數約為10萬人,卻要服務2.6億0歲至14歲兒童,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1名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缺口已經超過20萬。
在幾年前,出現過兒科崩潰內科湊的事件。可是內科醫生真的敢去湊熱鬧嗎?曾經有一個內科醫生湊了過去,結果被判刑10年賠了51萬。
在換季疾病高發的季節,去醫院看兒科,尤其是夜診,更加難上加難。
可見,如今兒科資源已經到了十分緊缺的境地。但是,就是這種資源匹配的不均衡,帶來了兒科診所的大爆發。公立醫院兒科醫生工作超負荷的同時又面臨兒科用藥少收入低的現狀,不少兒科醫生紛紛從公立醫院出逃,這在加重公立醫院已有供需矛盾的同時,也給私立兒科診所提供了醫生資源。
兒科診所大爆發
近來年,兒科診所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開始頻繁地出現。
其中一種,是與公立醫院合作的方式。例如今年2月,上海交大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與唯兒諾和優艾貝集團簽約共建兒童專科診所和醫院。
今年6月,瑞慈醫療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合作的小櫻桃門診部。主要服務項目包括兒童保健、疾病預防、疾病診療和慢病管理。在這里,普通醫生的掛號費是300元,復旦附屬兒科醫院醫生的掛號費為600元。
同時,還有一些線上垂直社區也在近年走入線下,開始自建診所。例如2016年初,“網紅”兒科醫生崔玉濤創立的“育學園”APP正式啟動線下實體醫療健康機構布局。今年2月,獲周大福B+輪投資的母嬰在線問診平臺“媽咪知道”也宣布落地首家兒科診所。
此外,兒科也成了民營醫院吸金利器。
中國中高端兒科兒科醫療服務的領軍企業,新世紀醫療在2017年中期報告稱,2017年上半年綜合凈溢利(相當于綜合凈利潤)同比增長110%。公司業績增加主要得益于以兒科為主的主營業務收入穩健增長以及上市費用較去年同期下降等因素。
新世紀醫療此前在2016年報預測,到2020年,中國兒科及婦產科醫療市場的總收益預計將分別達到1840億元及5600億元,而私人醫療服務分別會占到6.6%及13.5%。
2016年發布的《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強調,為緩解我國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短缺問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童專科醫療機構,鼓勵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兒童醫院。
雖然公立醫院“兒科荒”經常出現,但是我們可以預見,各種利好政策的推動,數千億市場的吸引下,帶來的不僅是兒科診所、民營醫院兒科的爆發,同時也能刺激兒科用藥研發、兒科用藥市場的發展。這也將成為眾多相關醫藥企業必爭的“大蛋糕”。(轉載于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