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全自動發藥機、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后,武漢協和醫院又添新的“機器人”員工:兩位專門負責往手術室運送手術耗材的智能物流機器人系統,昵稱“大白”,分別為兩層手術室服務。根據此前“試用”一年的結論,“大白”干起活來可以一個頂四個。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昨天早晨,協和醫院外科樓4樓手術室,“大白”邊哼歌邊在手術室里忙碌,給肅靜的手術室增添了輕松氛圍。庫房剛收到指令,需要給43號手術室送一批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耗材,“大白”就趕到庫房接收耗材,沿著走廊轉兩道彎,送到43號手術室。
“大白”長0.79米、寬0.44米、高1.25米、容積190升,可承重200公斤,目前的主要工作是配送手術室醫用耗材。像這樣的工作,它平均每天要運送140趟,可抵4個配送員的工作。
該院手術室總護士長高興蓮介紹,日間配送手術耗材后,“大白”還能進行醫用耗材的使用分析和成本核算,根據手術類型不同設定不同種類耗材使用占比指標,以此進行醫用耗材使用績效評估,促進合理使用醫用耗材,節約醫院成本支出。這既能幫助醫院做好醫療物資的管理、降低醫院運營成本,同時還可保障患者權益。
能自己充電能主動躲避
“大白”是機器人,也是一套智能物流系統,與醫院的手術人員排班系統、手術耗材管理系統、手術計費系統都能對接。手術耗材送到,護士刷二維碼取耗材時,“大白”甚至會打招呼:“婷婷,今天你上班啊,吃了冇?”
會玩“躲避”。機器人腦海里植入了手術室的地形圖,能根據規劃路線,自動定位、導航,又快又好地運送手術耗材。如果前方3米范圍內有障礙物,它會主動躲避:“親,你擋住我了,請讓一讓。”轉彎時也會提前提示,以防不小心撞上醫護人員。
會自己充電。機器人從0到充滿電約需5小時,可滿負荷運行2小時。服務完本樓層20多間手術室,它會“歡呼”一聲,自己回到墻邊的充電樁上充電,保持能量滿滿。
一個能頂四個配送員工
“大白”由協和醫院與上海一家機器人公司聯合研發,此前在醫院已經“試用”一年,經過4次程序改進。
在觀察階段,“大白”運送422次,420次避開人,414次避開障礙物,419次操作反應在正常速度,經過多次優化調整后,目前“大白”運輸錯誤率為0。
協和醫院手術量大、耗材需求多,起先,手術室所需耗材由每臺手術的護士領取,平均每人每天往返庫房七八次,領取耗材要對接、登記,耗時也比較長。而“大白”試用期間的“考評”顯示,它根據指令領取器械、將器械從庫房運送到手術室,平均每次時間為1.75分鐘,每天平均運送140趟,可抵4個配送員的工作,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
據稱,外省同行曾從國外引進醫用物流機器人,“身價”高達200多萬元人民幣。
“大白”有望服務更大范圍
做手術時,機器人護士在旁邊陪伴,一邊監控手術進展,一邊陪聊天,緩解病人緊張情緒;機器人醫生則在無影燈下忙碌操作。
這些看似科幻小說中的情節,目前已經在醫院實現了一半:武漢協和醫院已在婦產、肝膽、胃腸、泌尿外科等領域開展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藥房也裝上了全自動發藥機,“大白”也有望走出手術室,服務更大范圍:據協和醫院副院長張強展望,除了為手術室完成高值耗材的管理與自動配送外,未來智能醫用物流機器人系統還可以完成消毒供應室與手術室之間的手術器械、醫用被服、藥品等的配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實現由靜脈用藥配液中心向全院的藥品配送。
不過,將診療全部交給機器人,多位醫生認為“不現實”:醫療行為的核心仍是醫生,機器人只是輔助手段,即使是達芬奇機器人做手術,也離不開人工操作,“不可能全部交由機器人”。(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