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可能是天下頭號「心靈雞湯」。
父母會對孩子說,「努力」學習。領導會對下屬說,「努力」工作。報紙電視上不時會報道,某某某通過「努力」成為時代楷模。微信微博里天天有好文寫到,唯有「努力」方能成功。
是的,努力的確很重要,如果不付出辛勤努力,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所收獲的,但這種關系不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并不是你越努力,收獲就越大。
在職場上,我們能看到每天各種忙碌的人,他們中稱得上「成功」的,卻往往是一小部分人。大多數人,同樣很忙很努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加,距離成功卻越來越遠。不得不說,這是殘酷現實中上演的一出永恒悲劇。
也許是因為人們忽視了一個東西,一個比努力更重要的東西。
它叫選擇。
管理學中,有一句著名的話,「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應到個人身上,戰術就是努力,戰略就是選擇。套搬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對于自己的未來人生,即使是拼了老命的努力,也無法為錯誤的選擇埋單。
選擇和努力,其實一直都是人生的最重要的兩個參數。選擇,就像是抬眼望路。努力,就像是埋頭拉車。
好比一個「車把式」要趕車出門,第一件事,肯定是盤算一下到目的地的路好不好走,看一眼天有沒有下雨。路途中,除了努力拉車外,還要時不時地注意各方情況,前面有個坑要繞一下,右邊有灘泥要拐一下,對面來輛車要避一下等等。如果只顧埋頭拉車而不抬眼望路,出問題的可能性很大,萬一陷入泥坑或者走入岔路,就要耽誤事了。
就像是企業在運用戰術之前要先確定戰略一樣,個人在埋頭努力之前,先要選擇正確的道路。
「努力」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精神烙印,因為我們擁有選擇自由的時間不長。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有充分選擇自由的,只有從改革開放到今天的這短短幾十年而已。大家想象不出沒有選擇自由的情形,那是因為你恰好碰上了好時候。
太遠的就不提了,就說戶口這事吧,現在大家憑借一身本事,可以到處工作,四海為家。要是擱在三十多年前,你再有本事也不能離開家鄉,因為各單位招人的第一條就是「擁有本地戶口」。
在那種時候,老百姓是沒有多少選擇自由的,唯一的人生出口,就是努力。窮盡畢生心力,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做到第一,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千百年來,一直到實行市場經濟前,我們國家基本上就處在那種大環境下,很多人一輩子只待在一個地方。因此,在人們的思維里,「努力」這個烙印就特別深刻。
從小到大,大家聽得最多的話,可能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這個好好那個的,這「好好」二字,可不就是「努力」的口頭語嗎。可以這么說,在沒有選擇自由的時候,努力確實更重要。
但是,時代變了,今天,是一個人人都可以自由選擇的時代。
在我小時候,電視是個稀罕東西,看一次電視能開心好幾天,因為電視幾乎是人們了解精彩世界的唯一途徑。可是現在,家家都有電視,電視的更新換代都快趕上手機了,什么內容都有,什么功能都具備,但它大多數時候僅僅是客廳里的一個擺設而已,只是偶爾看看打發時間。因為人們了解精彩世界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打開手機看新聞,肯定比看電視的整點新聞來更快捷。
不過,新的問題也出現了。以前是選擇太少,現在是選擇太多。面對五花八門的選擇,有些人還不適應,心里茫然,不會選擇,不敢選擇。據說,這還成了一種病,叫什么「選擇恐懼癥」。
我不清楚這種病的病理病因,也不清楚是否可怕,我只知道,一個有著明確追求目標的人,其選擇一定是果敢堅決的。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的就是選擇題,如果一旦不會選擇甚至不敢選擇,那么再努力可能都是白搭。所謂的選擇恐懼癥,大概就是因為缺失目標吧。
越是在選擇多樣化的時候,越能顯示「選擇」本身的重要作用。
選擇和努力,從來都不是對立的,相反,它們原本就是「好搭檔」。選擇,是對目的負責,努力,是對過程負責。我們的人生,既要追求結果,也要看重過程,不是嗎?
雖然是搭檔,但還是有主次,在今天這個自由選擇的時代,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選擇更關乎成敗的根本。
如果選擇對了,努力不夠,達成目標可能會慢一些,曲折一些,別人10年達成,你因為努力程度較低,需要20年做到。如果選擇錯了,無論是失之毫厘還是南轅北轍,任你再怎么努力,可能永遠都無法達成目標,甚至會誤入歧途。兩害相權取其輕,前者自然比后者更能讓人接受。
如其花那么多時間去喝努力的「雞湯」,不如多花些工夫思考自己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工作也好,生活也罷;上班也好,創業也罷,不能再讓悲劇繼續了。在努力之前,請慎重選擇,你的選擇,在很多時候會比你的努力更加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