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飲食文化特色
添加時間:2018-07-31 10:55:13
瀏覽次數:
0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礎。在飲食文化方面,作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是很值得探究的。因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結構、社會結構及認識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繩文時代,日本已經有了明確的兩性分工:婦女采擷堅果,男子打獵捕魚。以后,隨著水稻種植技術傳入日本,日本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雜食這一基本特性卻并沒有因此而改變。相反,他們的食譜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愈加豐富。
由于自然環境的影響,日本的畜牧業曾經不太發達。同時,在歷史上,由于牲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車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殺生,因此,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日本人的肉類攝入量一直不足。但是,最近幾十年,這種狀況已有改變,肉類作為飲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與魚類“分庭抗禮”——日本四面環海,在日本可以品嘗到的海魚達三百種以上,日本人自稱“徹底的食魚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產品而自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和身高、體重均有顯著的增長。產生這種狀況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按照賴肖爾的說法,就是“食物更加豐富多彩”。
日本人在飲食中兼收并蓄的特性,和他們的思想觀念有密切的關系。由于中國“陰陽五行”說的影響,日本人認為,萬事萬物均以“平衡”為第一要義。由于各種食物均有“陰陽”之分,自古以來,日本人始終貫徹雜食的原則,以保證“陰陽”的平衡。正是這種觀念,使雜食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飲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鮮”。按照日本人的觀念,新鮮的東西是營養最豐富、體內所蘊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鮮期。日本人喜歡將食物生吃,不僅生吃各種蔬菜和各種植物,而且生吃雞蛋,生吃魚,生吃肉。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新鮮有助于衛生,時鮮則有助于健康。因為,“時鮮”之際,生長激素最旺盛,營養價值當然最高。日本人很久以前就已認識到這一點,在《萬葉集》中屢屢可見的食用“時令”物的敘述,無疑就是一種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