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曾說過:“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兩件事。”
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管理就是決策”,無論是重大戰略決策還是高管的提拔任用,大大小小的決策都會影響到企業的運作和發展。因此,衡量一個領導者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決策能力。所以這時候領導者做出靠譜的決策便顯得至關重要了。我們要做決策,首先要了解做決策的兩個基本知識。
用結果說話
通常情況下,慎重下所做出的決策一定是以結果為導向型的,以任何理由做出的決策往往是不可行的,因為理由往往是為自己的決策找的合理化借口。但是人們往往都會為自己的行動找理由,并不是有了理由才行動。所以,為了不讓自己錯誤的決策,在決策之前必須要明確好“目標”——就是想到最終結果。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決策目標與現實期望目標想背離的現象。
所以,作為領導者,決出任何決定時,依據應該不是理由而是結果。理由再充分,也不一定能作為行動的依據。
用利潤說話
據悉,經濟大咖都可以將所以的人員活動,資源配置換算成相對等的利潤,這看似一過程十分的高大上,但實際卻很簡單,只要你是“愛錢的人”。那么,你就會清楚企業的發展就包含著資金的流動,當你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金錢的流向和流量時,在做任何的決策時就可以清楚知道,這個決策帶來的費用和收益,權衡利弊之后一個明確的答案就會擺在面前,這時候還會糾結什么?所以,對不同的決策進行對比判斷時,可以換算成價值來進行投入與收益的比較。
因此,在了解了這兩個基本的決策技巧后,還一定要注意下面的兩個決策事項。
1.考慮“機會成本”
在決策過程中,如何來判斷不同決策的重要性差別至關重要,針對影響大的決策花費更多的精力與實踐,反之針對不是特別重要的決策花一樣的時間。
很多時候,領導在某一項決策上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這時候應高思考這件事是否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像這種忽略“機會成本”的問題,往往會出現在“強迫癥”具有強迫癥領導者身上,往往為了追求“完美”而錯過了更多的機會——等到產品完美的時候,被你鄙視的競爭者的“殘次品”已經搶占了市場。
所以,當一家企業的領導者在決策上投入太多時間與精力時,不要忘記考慮“機會成本”。
2.適時抓新新機遇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要學會抓住新機遇。這時候應當更多地像經濟學家學習,不去考慮已經不能改變的沉沒成本,而是去思考未來,明確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
很多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糾結于,“這件事已經投入這么多時間了,放棄太可惜了”、“都已經花錢了,不堅持下來太虧了”。基于這種想法,很多人明知道手里的項目或者投資已經是必坑無疑了,還在努力說服自己要堅持,最后血本無歸。這種現象很大一部分是太過在意“沉沒成本”。這時候我們應該擺正態度---損失已經是現實,不要再為這部分已經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損失更多。所以,不要對“沉沒成本”耿耿于懷。
3.作出最優決策
決策力同時也是一種比較能力,是一種不斷協調內外部環境而不斷篩選和放棄,形成最新認知的過程,所以人們通常會依據目前的認知水平建立的一個基本標準,而比較各種可對比的選項,
最后作出最優決策。所以,做出判斷最重要的還是你認知能力的高低,這也是你要終身學習和擴大社交圈的原因,當你不斷在書籍中和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和經驗,升級認知后,你會重新審視原來的決策,而不斷提高決策水平。
4.適時反饋結果
我們都知道,決策本質上是決策不確定的事情,有些事情確實無法避免會決策錯誤,那么,你就該根據反饋隨時調整決策,當真實數據已經反饋出錯誤后,你就要識別最小可執行的單位,然后去重新作出決策。犯錯不要緊,關鍵是從錯誤中學習,孔子說,不貳過,如果你在同一個坑摔倒過三次,其實說明你沒有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犯點錯誤倒是問題不大,關鍵是能在錯誤中學習,把壞事變成好事。
最后一點,決策的制定,一定要誠實有道德。不道德的決策,雖然能獲利,但每做一次就損失一次信任,會導致未來的選擇越來越少。正如巴菲特曾說過:“學會正確的取舍事關重要,但不要為了任何事情舍棄你的名譽”所有的決策具備放棄的痛苦,但是不痛苦,怎么可能有大利益呢?這就是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