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覺得工作里什么最不可輕視,一定是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的人即便完成了工作也和沒有完成一樣,總有無數的漏洞。
粗心大意的人總是會把自己的過錯當成自己的資本,認為細心體貼的人不夠大氣,小心眼。
粗心大意的人總是喜歡做簡單的事情,從而讓事情快點結束,卻不懂得如何在職業里學習充電。
粗心最可怕的不是事情帶來不好的工作結果而被外人質疑,最可怕的是帶來人心的離間。一個人如果被打上了不穩妥,粗心大意的標簽,往往就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執行層面的工作,無形之中就喪失了很多機會。
今天就講一講,職場里那些能夠加分的細節。
1.執行命令之前先弄懂規則
@小韓分享過一段經歷,老板讓她把公眾號16年的文章全部看一遍,然后總結公眾號的調性和選題方向。但是小韓以為是把公眾號最近一年發過的文章全部看一遍,花了兩天的時間去做這件事。向老板匯報結果的時候,老板覺得不對:我要你參考的是16年的文章,你得出來的結論怎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樣?
小韓的問題在于,沒有和上級明確指令就開始做事,平白浪費了時間。怎么明確指令?和你的上級明確這個任務的目標,然后反復確認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步驟和要求。
進行每一個動作之前,先明確指令,就可以避免因胡亂猜測和反復修改而造成的時間浪費、效率低下。
當然,明確指令之后就要開始做事,但正式開始之前還有一步必不可少:明確規則。規則是什么?是你要做某一件事情的整體邏輯和流程。
明確規則的衡量標準是,一切具體到可執行。比如這個裂變活動:用戶的入群流程、海報、文案的設計等,在做活動之前就要準備好,并且自己親自走過全流程,才算是明確了規則。
明確指令和明確規則這兩步,看似細微,但其實是理清思路的不可或缺的步驟。就像彩排一樣,事先在腦海中過一遍流程,不僅操作起來更得心應手,也能及時應對突發狀況。
2.問問題之前先自己搜索
信息,提一個具體的問題
當你在做事的時候遇到了問題,第一反應是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去問別人。但其實在問之前,最好自己先做一下“搜索”的動作:利用搜索引擎、知乎、豆瓣等網站搜集有效信息,甚至直接搜索一些案例來借鑒、模仿。
不要張口就問。
另外,提問方式也是需要注意的細節。
當然,提問的時候需要用到一些技巧:先說明自己的基本情況(做什么的、有什么能力、經濟水平、家庭狀況等),然后說明自己遇到什么困難,然后給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備選解決方案。為什么要自己給方案?因為在工作中向別人提問,最好是給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
同樣的道理,工作時與人對接或是談合作,也需要說明自己是誰、做什么的、可以提供什么,以及有哪些需求。
這是溝通和解決問題時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3.匯報工作只匯報自己有哪些工作結果
做完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結果。那么最失敗的就是沒有結果。
上周末和一位朋友見面,期間她打了六通電話去解決一個問題。我問她:你平時周末都這樣嗎?她說,是因為她的同事本來說好周五交付的結果,到了周六還沒交付,造成了臨時狀況。
很多人都替別人背過鍋吧?對于拖延的同時,你是不是也覺得對方不負責任,對對方的印象大打折扣?所以對結果負責的做法,是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任務難度,合理規劃時間,并且言出必行。
另外,比起單純做事,更重要的是復盤。每天寫工作日報,記錄自己干了什么、有什么產出、各自花了多少時間、有什么收獲。不僅可以記錄自己的成果,還可以回溯自己的成長。每周的復盤也是很必要的,并且最好是用數據來呈現,數據是工作效果最直觀的體現。
4.不要拒絕沒有用的事情
在工作里很多人容易拒絕那些對于自己來講,沒有利益的事情。
但其實最沒有用的東西最有用,會發現工作里到最后真正沉淀下來的機會都是那些你曾經付出去做的,曾經無用的事情和人所給予你的。
就個人而言,今日所有的機會都源于當年免費為他人做訪談,無私地幫助他人。
所以最沒有用的東西,最有用,最心無雜念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機會所在,即便眼下看上去并沒有什么價值。
5.永遠提前5分鐘
永遠提前五分鐘,不管是匯報工作還是見面,永遠提前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會因為這份為他人的著想和尊重贏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