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手機互聯網社會迅速蔓延起來一種病,它叫“手機綜合癥”。這種病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獨立思考,而且被信息牽著走,迷失方向,接著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生活被手機綁架了,本來為人服務的手機,控制了我們大多部分業余時間。
說幾個癥狀,看你中招沒:
你是不是總是產生幻覺有人找你,發現沒有,一有時間就打開微信、朋友圈、微博刷著?
你是不是更喜歡看短視頻,而不喜歡文字的東西?
你是不是更喜歡閱讀短的東西比如公共號的文章,而讀不進去長的東西,比如小說、歷史、哲學?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需要別人反復確認你才能記住事情?
你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是不是已經超過五個小時?
你是不是此時此刻,正躺在床上玩著手機?
好了不說了,如果你中招三條以上,這種疾病就在攻擊著你的中樞神經,逐漸占據你碎片化的大腦,正在讓你變成一個不會思考的笨蛋。是真的。
知識爆炸的今天,互聯網給人帶來了太多的便利,幫人利用了許多雞肋時間,這些咨詢、信息、熱點大量沖擊著我們的生活,可是,這些信息咨詢,卻很難變成能幫助自己的知識。
畢竟,真正的知識,是需要長時間深度總結、撰寫、思考才能擁有的。
每天我們讀到的信息,不斷更新著,不斷爆炸著,其實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熱點話題,有些甚至是廣告。所謂熱點話題,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得不那么舉足輕重。
呼嘯而過的信息,我們把他稱為垃圾信息,頂多給別人帶來一些談資,卻很難轉換成知識,給人帶來一些本質意義的提高。
再強調一遍,真正能轉換成知識的,是很少一部分的信息源,而這些知識,來自于長時間的思考和廣泛的涉獵閱讀。而長時間的思考,肯定不是來自于手機里的信息。
那些信息都已經被人咀嚼過好多次,甚至許多觀點都被不停的洗刷過,讀到最后不過是換湯不換藥。
所以,觀點就那么幾個,讀來讀去也就沒意義了,讀著讀著也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只是碎片閱讀,不去深度思考,再怎么讀,也不過反芻的去咀嚼一個觀點,到頭來,是浪費時間。
比如,你是否思考過:如果不要無效的社交,到底什么是有效的社交;一個人具體要做一些什么才能讓自己的獨處是高質量的;所謂獨處,除了一個人呆著還能有什么方式?所以,碎片化的閱讀和斷續的吸取信息,對大腦最大的摧殘,就是讓一個人集中能力越來越差。
慢慢的,人只能去閱讀幾分鐘以內的東西,不會去看長篇的故事,不會進行深度思考,人也就會越來越無法集中。
再說幾個現象,看你又中槍沒:
你有多久沒有花三天或者一周的時間讀完一本小說了?
你有多久沒有看完一部電影然后寫寫影評了?
你有多久沒有花兩個小時寫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敘述你的想法和觀點了?
你有多久沒有聽一節兩個小時的課,一直沒有看手機了?
又中槍了吧?
可是,有人開始問:面對這么大的信息,我們難道不應該充分利用雞肋時間去汲取這大量的信息嗎?信息那么多,我想去看看。
其實并不是。因為隨著信息的獲取越來愈容易,大量的咨詢和新聞呈現在你面前時,你要做的,不是都記住,而是做減法。一個會做減法的人,會刪除無效信息的人,一定是一個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總是跟風,一味的追逐新事物,從不問自己要什么,這樣的人,也很難發展起來。
我的一個朋友小剛很喜歡接受新事物。小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在學音樂,他就纏著父母讓他們給自己報吉他班。后來,他看見同學們都進了體制內,他就趕緊去考公務員。又看到別人都在辭職,他也慌忙辭職去了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前幾天,又發現別人都在做微信,又開了一個微信公共號。別人關注什么,他就跟著發點什么。發著發著,迷失了。
他經常跟我抱怨,說:我一直在學習,怎么總學不好,每個變革的節骨眼,只要別人都在做的事情,我也都在做,該接收到的信息,我也都知道了。為什么我現在一事無成?
答案很簡單。你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是因為恐懼而學習,因為恐懼而變化。別人都在學習,所以我也學,別人都在關注,所以我也要關注,別人的都在做,所以我也做。不問自己想要什么,只因為恐懼而推動自己,到頭來一定是一事無成。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在讀一段信息前去問問自己想要什么,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接下來,讀完了,也就把時間浪費了。
所以,當信息開始變得爆炸,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全部閱讀、照單全收,而是問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查閱需要的信息,看對自己有用的咨詢。
其余的,你大可以不用關注,與其用雞肋時間讀啊看啊把自己思路全部打散,還不如拿一本書,用間隙時間看完,背背單詞,讀讀外語,或者戴上耳機,就聽聽音樂發發呆,效果更好。
信息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控制人的。人也一樣,應該去控制注意力,而不是被焦點拴著,無目標的,到處行走。
社交是有選擇性的,不是越多越好。無聊地到處點贊,并不能讓你真的獲得些什么。追趕潮流沒錯,可要有自己的目標。借此打發一些無聊時間,但不是你全部的業余時間。放下你的手機,專注生活一天,會發并沒有丟失什么,先前一拖再拖的計劃完成了,還有了一點小成就感;終于把住的地方大掃除了一遍,待著就賞心悅目;想看沒時間看的書看完了,寫了筆記,發現在自己的文筆還不錯;想逛的風景也看過了,置身大自然的空曠讓人心境都大了。收獲很多,絕對比在社交網絡收獲的點贊和評論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