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總有不想動、不想工作,甚至大腦停止思考,像葛優癱一樣,好像這個世界與我們毫無關系的狀態呢?你以為是天氣太熱,不,那是你的工作倦怠期來了。
在充滿市場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工作倦怠已經成為世界普遍現象。這種癥狀在職場人身上經常發生。
可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精神狀態不好,有些人“倦怠”可能會幾天或者一周,甚至更嚴重的人會長期倦怠,一輩子渾渾噩噩,處在精神不濟的狀態中。
一、職業倦怠的感覺從哪里來呢?
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
1.職業倦怠癥好發的高危險職業群有哪些?
據專家表示,教師、醫護工作者等相關從業人員是職業倦怠癥的高發群體,這類助人的職業當助人者將個體的內部資源耗盡而無補充時,就會引發倦怠。不過,壓力過低、缺乏挑戰性的工作,由于個人能力得不到發揮,無法獲取成就感,而產生職業倦怠。
2.找對工作了嗎?
由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了趕緊找到一份工作會漫無目的地四處撒網,最后糊里糊涂進入職場工作,根本沒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么樣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時間后才發現好像入錯了行,這種嚴重職業錯位的情況,長期延續必然會導致職業倦怠。
3.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
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職業倦怠癥的折磨。A型性格是一種“工作狂”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情緒急躁,進取心強,在外界看來好像沖勁十足,就像永不斷電的長效電池,實際上身心狀況超支付出,而易導致身心的倦怠。
4.工作內容和職場環境失衡了嗎?
工作負擔過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資待遇不合期望、職場的人際關系疏離、強烈認為組織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和,都會變相引發職業倦怠癥。
二、工作倦怠包含如下行為特征
個人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對工作缺乏沖勁和動力,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
刻意與和工作相關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是很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并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
懷疑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認為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并沒有什么貢獻。
調查結果表明,這一現象在中國也已經逐漸顯現,并且存在以下幾點“倦怠”特征:
70%的中國職場人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女性的工作倦怠程度要明顯高于男性;
本科生最容易滋生工作倦怠;
工作不到4年的人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
民企工作倦怠情況最為輕微;
人力資源從業者工作倦怠程度最低;
政府、公共事業為工作倦怠出現比例最高的行業;
職位越高,工作越不倦怠。
由于自身努力工作卻不一定能在物質或者精神上得到相應的回報,對單位內部的溝通狀況不滿意,感覺組織不夠公正,單位的規章、制度和各類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對自己的直接上級的管理方法和風格不滿意等原因,是導致出現職場倦怠的幾大主要原因。
三、如何才能走出職場倦怠期?
產生工作倦怠,從組織層面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
工作分析不到位,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遇到職責界定不清時就臨時抓人來做,用部分人的努力和貢獻掩蓋了另一部分庸才;
績效考核流于形式,或指標設計不合理,量化程度不夠,不能客觀體現績效,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兒;
績效結果應用不科學,和薪酬結合比例不大,不能獎勤罰懶;和培訓及職業生涯規劃脫節,員工看不到前途;
用人機制老化,能進不能出,唯資歷論,人才上不去,庸才汰不出;
企業價值觀不清晰,宣貫不到位。
從個體的角度來看,合理的計劃和方法,能夠幫助自己從職場“倦鳥”變成正能量“天使”。
1.從多角度更客觀地評價自己、欣賞自己,冷靜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發揮的價值。
不能讓你的忙碌變成以后總習慣,在繁復的短期回報不明顯的狀態下,麻木了對工作的熱情。忙碌只是一種習慣。如果真的狀態太差,不要輕言放棄,一個短休和張弛有度的調整,或許能夠幫助你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2.做好時間管理,使工作條理化。
因為一張明確的日程表往往可以幫助你從一團亂麻中理出一條主線,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成就感的同時,更不容易讓人迷失在一堆任務和工作當中失去了方向。
3.注入資源,增強實力,用“充電法”激發對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對內增加個人的專業技術資源、可以通過補充知識來實現;對外增加來自社會和家庭的支持資源,比如建立同相關資源之間的人際關系脈絡,獲得工作上的信息;與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經常保持聯絡,從他們的關心和鼓勵當中吸收能量。
4.時常進行心理自測,摸清職業倦怠狀況。
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完全沒了興趣,就要重新慎重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工作。
其實,拯救職場倦怠的“藥劑”真的有很多,可是如何搭配服用才能行之有效,則是必須建立在企業的用心和員工的自信自覺之上的。
問題的關鍵在于:面對職場倦怠千萬不可倦怠,問題發生時切忌累積拖延,不能隱瞞不報;多和員工溝通,不能自顧反省;不斷吸收新鮮,才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換血”,每天清晨飽滿地面對鏡子中微笑的自我,在工作時間內找到自己的興奮點,順利走出職場“倦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