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直有小伙伴問同樣的問題,工作個四五年,都有了些向前進似乎很難,轉方向又不知道何去何從的倦怠感,反而不如剛入職場時有初生牛犢的銳氣,被生活和職場的無數次打臉后對自己能力也不像以前那么自信了。
不知道是不是太過緊張,職場上很多人生怕自己的選擇不是最優的,總覺得可以找個更適合自己、更有前景的工作。
有位問:做醫生腫瘤外科和普外科哪個更復合,其實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醫生本身是復合型工作,專門型和通用型不要說做到頂尖,做到中高級都是極有價值的人才。
但是就業不光要考慮行業本身,也要看自己的特質,如果考慮就業面廣些,甚至考慮到未來的跳槽因素,當然普外需求量更大,適用面更廣,幾乎所有的醫院通用,有腫瘤外科的醫院自然就沒有那么多。但同時也要看到,普外的供給量大,競爭就相對更激烈,成為名醫的難度就更大些。
如果自己更偏于技術型,對人際不敏感,也不擅長,在窄一些的領域里“事”相對少些,更容易出成績。
這種與其說是職業選擇,不如是自己個性偏好和資源的判斷。
很多人問我類似比較的問題,很多比較都是本質差異不大的,我理解大家都擔心自己的工作前景,特別不想走彎路,都希望做最有價值,最有前途的工作。很怕入錯行,哪怕入錯子行都覺得是件不得了的事。
其實不要說這種大類工種差異不大,即使差異很大的工作,很簡單的,不符合我說的復合性,有積累的工作也不是不能做。也不必為自己做的工作是不是有前景而焦慮不安。
大部分時候,工作本身并沒有太大問題,雖說行業間差異很大,但有兩句話還是適用的:
一是行行出狀元,二是樹挪死、人挪活
第一是好好做,做到頂尖,這個頂尖絕對不是指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而是在一定范圍內第一,你在多大范圍內做到別人一想到這件事就想到你,你就是多大范圍內的頂尖了,這個范圍有多大,你飯碗的質量就有多好。
第二是即使選擇了簡單、沒什么前景的工作也不是就只有混吃等死一條路,而更是要好好干,提高綜合能力,以后才有可能找個更有前途的工作。要知道你現在所從事的這項你“不喜歡”工作肯定是有原因的,哪怕也許當時能力差、也許因為倒霉,也許因為不懂、也許你父母的要求你無力抵抗……哪怕是再偶然,也是因為你選這份工作時是當時最優的選擇。既然看不上手頭的工作,就要積聚更大的力量,瞪大眼找個更好的,而這“更好”也是需要條件的,只有你比以前選擇工作時的能力要強,眼光要好才有可能選擇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否則還是以前的眼光 和能力,大概率可能選一個和以前差不多的坑跳下去。
所以人挪活也是需要條件的,挪的成本有時也是相當高昂的。如果能力并沒有提高,選擇力沒有加強,那挪來挪去也只是不斷碰運氣而已。
很多人之所以很希望選擇正確,是因為一旦在一條路徑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再換路徑的成本很高,而且有可能如果年齡漸長,人被環境限定住了,就更難轉換了。
如果考慮到有可能改換行業,現在工作的復合性就很重要,復合性越強,其中軟性的能力越多,可遷移的能力就越多,在遇到行業性風險里就容易培養成為新的職業路徑。
不確定職業前景并不可怕。實際上,任何行業,任何職業都存在風險,都會有可能需要調整,即使現在看上去很高精尖的行業和工作,也可能因為技術的變遷而完全失去作用。現在再怎么仔細分析職業的前景,職業生涯可能長至3、50年,完全保持不變的行業和工作也是不存在的。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尋找那些不變的東西,行業、職業都會變,但只要人性不變,職場的一些原理就不會變,我們強化自己的軟性、可遷移的能力就是我們保持競爭力,應對不確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