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界定一下職場上新人和老人的標準。在我看來新人是指那些工作年限不超過三年的年輕人,這些人可能只呆過1家,最多兩家公司,長期以來接觸的都是同一批同事,而且接觸到的公司類型也比較單一,這樣一來有些問題并不會遇到,社會閱歷不夠豐富。
老人是指那些有過五年工作經驗以上的人,為什么說是五年呢,因為在一個崗位干五年以上,自己的專業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也過了被師傅帶的階段,甚至很有可能開始帶別人了。拿我了解的互聯網行業來說,5年時間很多人可能已經換了2-3家公司,多的可能是4-5家,無論是接觸的老板還是同事都要更多一些,社會閱歷自然也更豐富。
1有一次我們團隊成員跟老板一起吃飯,老板拿出了慣有的套路,在飯桌上描述起了公司的美好未來。幾個工作時間比較久的同事只是笑一笑點點頭,而兩個剛畢業的同事卻接著老板的話茬聊的非常興奮,似乎對公司的未來也非常認可。
這也引起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職場新人比老人要更理想化一些,我那幾個工作比較久的同事之所以沒有接老板的話茬,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對于老板的說法是持保留態度的。而自己又不是想太虛偽,所以只是微微認可畢竟要給領導面子。
產生這種對比的原因也很簡單,老人在職場上混的時間比較久,對于這種事情可能也經歷過很多。或許之前的公司老板也說過類似的話,最后卻沒實現,也或者是身邊朋友有過這樣的經歷跟他提起過。不管是親身經歷的還是聽別人說的,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這樣的案例多了以后,對這種事情的態度自然就會改變很多。
其實人們的初始信念都是好的,只是在受到了傷害后想法發生了一些改變。而新人卻不一樣,他們剛開始參加工作,進入社會時間不長,心里還滿心抱負,對于社會中的一些現象了解的并不深,所以對于老板的話還抱有很大期望。
2原來跟一個做人事的朋友聊天,她說不太喜歡招有過創業經歷的人,覺得這樣的人以后很有可能還會創業,她的擔心不無道理,確實有這樣的人。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恰恰是那些創過業的人再次選擇創業的概率更低。
好像現在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如果靠著一年一年正常加薪這個發展幅度來說的話很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自己做點什么。如果有人跟一個剛工作兩年的新人說一起創業,他們加入的概率會比較大,一是不想錯過機會,萬一成功了呢;二是覺得自己年輕,有時間,也沒什么壓力,即使失敗了自己的損失也不大。
但對于職場上的老人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要考慮的、要顧慮的遠比新人多。第一是他們對于創業項目的成功性有更慎重的考慮,因為別人拉你創業肯定也是看重你以往的經驗,所以創業做的事情基本離不開之前的行業范疇。在一個行業耕耘的時間久了,對行業了解的更深入,判斷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就會更準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成正比的;第二工作時間久了,年齡也會更大一些,大學畢業后工作5年以上的人差不多在27、28歲左右,有的可能已經結婚、有孩子了,沒結婚的或許也正打算結婚。這樣他就會考慮創業失敗的后果,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家人和對未來的計劃,說白了他們不敢冒風險了。
除了創業外,還有跳槽,我發現身邊的同事中那些在公司呆的時間比較久的人,即使薪資不高,但也不會輕易跳槽。反而是那些年輕人更容易跳槽,很多年輕人跳槽考慮的是物質利益,而老人則會考慮公司的穩定性,以及自己在新環境中的適應能力等。
3老人由于工作時間比較久,對于一家公司的運行機制和公司的實力有較深入的了解。
這種了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夠更準確評估公司做事的能力,其實很多時候老板對于公司的實力都會高估,對事情的結果期望也會太高。如果下面的人再不能準確把握的話,產生的結果就是,目標定的太高,雖然計劃的很好,但最后卻失敗了,而自己也成了背鍋俠。
壞處是老人顧慮的太多了,會比較消極。當一件事情有很大難度或者自認為不可能實現的話,老人的態度往往是會放棄,即使不放棄,在過程中也抱著一個非常悲觀的心態,積極主動性不足。工作中如果你真的經歷過把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做成功還真挺難得的。拿一句很雞湯的話說,試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試一定不成功。
相比較而言,新人就要好很多,抱著樂觀的心態堅持去做,說不定會有好結果,這就是所謂的無知者無畏吧。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新人確實是要比老人更有激情。
4大家會把那些在職場上混的時間比較久的、處事圓滑的人稱為“老油條”。其中有個非常大的原因是他們不會輕易去得罪人,如果不是特別大的矛盾,老人一般是不會跟同事發生正面沖突的。這不僅是因為影響不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一個道理,即使同事離職,不跟自己一家公司了,但大家都處于同一個行業,以后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需要用到別人。
相比較新人而言,老人在一些同事之間的矛盾上,特別是細小的矛盾,會壓抑住自己的脾氣,不會輕易沖動,更不會去逞能,在同事之間炫耀自己的一點能力。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我覺得“圓滑”是一個褒義詞,意味著這個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對于辦成一件事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