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餐飲店和零售店等地方,外國員工如今已經司空見慣,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其中,外國員工對于受到勞動力嚴重短缺困擾的24小時便利店來說尤為不可或缺。外國店員人數比日本人多的店鋪也不少見。他們為什么選擇在便利店工作呢?
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14日報道,東京的“羅森芝浦八千代橋店”位于寫字樓和住宅樓混在一起的區域,在3月下旬的工作日午后,店內響起了“烤雞肉串優惠10日元。要不要來點?”等很有活力的聲音。在這個時段,過來換班的5名店員全都是中國人。
店員們麻利地處理接收快遞和繳納公共收費等廣泛的收銀業務,不斷接待客人。這一天有首次上班店員的培訓,中國籍店長王女士用日語傳授了如何結賬。
在這家店的14名店員中,只有1名是日本人。王女士從6年前開始在這里打工,4年前開始擔任店長。據她說,剛來的時候只有幾個外國店員,但不知不覺間,只剩下1個日本店員了。
便利店的工作持續至深夜,業務越來越復雜,這被認為是日本人遠離這項工作的原因。王女士感嘆稱,即使在招聘雜志上刊登2周廣告,也沒有一個日本人打電話來應聘。
另一方面,外國店員迅速增加,截至2019年3月底達到約1.2萬人,增至2年前的2倍。人數相當于羅森店員總數的約6%,在東京都中心的一些店鋪,外國員工比例甚至超過3成。
外國人顯著增加的背景在于構建了適合留學生工作的環境。
人才中介LAWSON STAFF向羅森旗下各店鋪派遣店員,該公司為外國人提供30個小時的培訓。該公司在越南和韓國建立培訓設施,向準備留學的人員傳授待客等基本技能。硬件方面也進行了完善,比如新型收銀系統在出現錯誤操作后,會以中文和尼泊爾語等4國語言進行提示。
除了充實的培訓之外,外國人選擇在便利店工作還有一個原因在于,便利店的顧客群體和需求均呈現多樣化,在這里工作有助于“高效學習日語”。據悉與使用平板電腦等下單的餐飲店相比,便利店與顧客的交流更多,因此很受歡迎。
有分析認為,由于沒有日本人來應聘而采取由留學生店員介紹朋友來工作的形式,使得外國人不斷增加。
不過,在外國店員增加的背后,也存在被有偏見的顧客找茬的問題。據悉發生過遭到謾罵、收錢時差點被蒙混過關等情況。
日本法務省以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為對象,針對是否存在歧視和偏見進行了調查(2017年),結果顯示,回答稱因為是外國人而“在過去5年里曾受到侮辱等歧視”的受訪者達到約30%。在推進接納外國人才方面,必須要注重防止歧視和充實咨詢體制。
王女士表示,“很多顧客能體諒我們。服務業很有意思”。她被便利店的常客所接納,還曾被邀請到家里參加家庭聚會。看到已經完全在當地扎根的王女士,記者切實感受到如今已經不再是因為“全都是外國人”而驚訝的時代。
外國勞動者創歷史新高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外國人雇用狀況申報情況》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日本國內的外國勞動者人數比上年增加14.2%,約達146萬人,創出歷史新高。
按國籍來看,中國人最多,達到38.9萬人,超過外國勞動者整體的1/4。其次是越南人,達到31.7萬人。
厚生勞動省認為,除了高端外國人才和留學生的接納取得進展之外,技能實習制度的充分運用也是外國勞動者增加的背景之一。
日本政府在4月1日施行的《出入國管理法》修正案中,引進了新的在留資格“特定技能”,在人才嚴重短缺的14個行業允許外國人工作。在今后5年里預計最多接納約34.5萬名外國人才。14個行業中不包含便利店,日本特許經營協會要求將便利店納入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