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充電 最佳壓力釋放方式
添加時間:2017-11-27 00:00:00
瀏覽次數:
0
“金三銀四”的才市黃金期加速了人才的流動,同樣也給不少職場中人帶來了職場壓力。充電減壓可謂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事,壓力得到了緩解,自身的水平還得到了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七成半職場人壓力挺大,而年后自掏腰包“充電”的職場人還真不在少數。據一份名為“今年你充電了嗎?”的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職場人士會自行為培訓費用買單,而促使職場人士如此積極主動“充電”的主要原因就是來自職場的壓力。
一項面對全國職場人士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五成被調查者認為“充電”的首要原因是為了尋求更好的職業機會;有26%的人認為是職場競爭壓力,不進則退;12%的職場人士是因為本職工作需要;還有近一成的人是為了將來創業做準備;只有3.25%的人是因為個人興趣,樂此不疲地學習;還有0.72% 是為了出國。可見,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超過七成半的職員缺乏職業安全感,并希望通過“充電”來充實自己,釋放壓力,尋找更好的機會和平臺。
一位在日企做銷售的李小姐說,他們企業每年都會安排一定的培訓,但她還是覺得競爭壓力很大,于是自己掏錢在雙休日里學管理學,“我也不知道學這個將來有沒有用,但我覺得只要在‘充電’心里就踏實許多,這應該也是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吧。”
想“充電”的不少,行動的不多。不過,也并非人人都會像李小姐那樣嚴格地實行“充電”計劃。盡管調查顯示,有九成職場人意識到在工作之余參加培訓十分必要,但真正行動起來的并非太多。從調查結果來看,實際上只有近四成的人在3年以內參加過工作以外的職場培訓,參加了3次以上的更是不到一成。
人力資源專家告訴記者,絕大多數人沒有積極行動起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并把“充電”與集中培訓劃上等號。其實“充電”有多種形式,自學、利用網絡學習、上培訓班和在工作中學習等都不失為好的渠道,關鍵是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并且能夠堅持下來的方式。
“現在大多數職場人士都為本職工作忙碌著,使得大家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校或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但可以有計劃地利用空閑時間有針對性的自學,或者有意識地觀察交流積累和記錄,學會發現工作中的技巧,并注意總結別人的成功經驗,把它變為自己的經驗和優勢,同樣能達到很好的‘充電’效果。”
大多數企業沒有充電激勵機制事實上,造成職場人“充電”行動困難,一些企業的因素同樣不可忽略。調查顯示,有73%的職場人士全部由自己來負擔充電培訓的費用,只有兩成左右的被調查者所在的公司是報銷或是跟個人共同承擔“充電”培訓費用的。受訪者所在企業中,有六成沒有建立充電培訓的激勵機制,只有15.5%有面向所有員工的學習培訓機制,有22.74%是只有公司高層才能享受相關的制度。
所以有近四成的被訪者在調查中表示希望公司能定期提供相關的培訓,有近兩成的被訪者希望公司能承擔員工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培訓費用,15.88%的人希望能提供出國留學的機會,還有近一成半的人僅希望公司能營造一個學習氣氛或是上司的鼓勵和點撥。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人力資源專家指出,職場激勵制度是現代企業倡導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驚人,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就更高。IT、金融、制造、快速消費等企業,更需要建立合理的培訓機制,在為員工營造活力向上的學習氛圍的同時也能為企業提升人才的競爭力。”
近年來,在中國的一些企業中,已經出現了推廣和研究學習型組織的熱潮,但與國外一些企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據悉,美國排名前25名的企業,已有 20家按照學習型組織的模式改造自己。微軟這個跨時代的著名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傾心建立學習型組織。這種按照學習型組織的改造方式,將來也有望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又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