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人才已成為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核心人才的流失將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如何留住核心人才,成為擺在企業家面前重大的課題,誰能創造吸引人才的核心機制,創造有效的驅動因素,誰才能留住人才。
進入新世紀,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為全球管理潮流,“九型人格”(Enneagram of Personality) 這一古老的神秘智慧,越來越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歐美企業高層管理者,運用九型人格調兵遣將,組建團隊,研究不同性格人的內在價值觀、思維與行為的關系,進而制定個性化的激勵機制,對激發員工熱情、大幅提高生產力,帶來顯著成效。
性格比能力重要
你心目中理想的領導者是什么樣的?在過去工作中,什么事情讓你感覺做起來無比充實特別興奮?你覺得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這些或許是應聘者在面試當中被問及的問題。其核心目的是察言觀色,幫助HR 和公司招聘到合適的人,并根據這個人的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安排合適的崗位。
這個測評工具是招新納賢并成功留住核心人才的秘籍—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是一種識人工具,用于員工招聘中,有助于識別冰山素質模型中冰山以下的部分,即人的內驅力和動機、個性和價值觀等。”留住核心人才很重要的一點是,員工的價值觀要與企業文化相契合,九型人格在識別核心人才階段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據介紹,九型人格誕生于亞洲和中東,用來闡釋人類的九種特質,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自被斯坦福大學首次引入MBA 課程,九型人格便迅速風靡政學商各界。企業是由人組成的,在管理的各個環節,領導力、執行力、溝通、激勵、團隊建設等,實際都是在做“人”的工作。有人存在,就有性格起作用。站在企業管理角度,為相應崗位找到合適的人(工作崗位對員工性格的要求與該員工的性格行為模式一致)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
通用汽車、AT&T、可口可樂、諾基亞、惠普、摩托羅拉、萬豪等均采用九型人格作為重要的管理工具。美國中央情報局甚至用九型人格來研究其他國家領導人做決策的習慣與特征。
識別人才是留住人才的第一步。日本講談社經營總合研究所所長伊藤友八郎指出,適職=能力×性格,性格比能力重要。因為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和培訓獲得,而性格是難以改變的。“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因而管理者需要了解人。”
性格即機遇
貝爾賓博士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無用的員工,只有沒有將其放對位置的員工。雖然,客觀上某一種性格類型更適合做某一種工作,但現實卻無法讓每個人或者每個企業都能稱心如意找到百分之百的對應。性格即命運,幾乎是一句魔咒。但性格的固有性或獨特性在給人們造成障礙與局限的同時,更給每個人創造了成長空間和成功機遇。
比如,通過對性格類型的分析發現,銷售工作與九型人格中的成就型性格模式很匹配,理論上說,如果每個銷售工作都能找到成就型性格員工來做,或者每個成就型性格員工都能找到銷售工作,那一定是比較完美的組合,然而現實不盡然。
那么,非成就型性格類型(其他八種性格類型)能否把銷售工作做好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結合自己的性格特征,揚其長,避其短,將自己調整至性格的“超越態”,任何性格都能把銷售工作做得很出色。
善用九型人格,并非所有理論上適合的擁有某種性格的人一定能勝任某個崗位,看似不搭調的人通過努力反而做得不錯。財務需要嚴謹較真,但一個風趣幽默的財務,不但可以做好賬本,還能令辦公室氣氛變得輕松活躍。
性格即機遇,并非空穴來風。認知你的性格,就會找到你的性格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