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們應有的互聯網之悟:未來十年房地產的新機會
添加時間:2017-11-29 09:40:52
瀏覽次數:
0
說到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產業的影響,近期最有趣的便是中國房地產老大——萬科集團組織高管團隊去互聯網企業“取經”的新聞了。自2013年10月31日起,萬科集團總裁郁亮便帶領諸多高管,差不多以每月拜訪一家的節奏,先后前往阿里巴巴、騰訊、海爾、小米等公司學習互聯網思維。2月上旬,意猶未盡的萬科集團高管又甘愿放下身段,禮請一位名叫馬佳佳的90后網絡達人,前往萬科總部給他們這群可愛又可敬的“怪蜀黍”開壇授課。
如此短的時間內,經歷這么多的互聯網資深大佬或新銳明星的“高密度”加持,也不知道郁亮和他的高管們是否已恍然頓悟,學會了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并最終可以憋出厲害的大招,來“自己革自己的命”,從而換取萬科的新生。
房地廠商如何正確理解互聯網思維
正如海爾董事長張瑞敏所言“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萬科作為一個有著強危機意識的企業,已敏銳感覺到中國房產市場已進入“下半場”,持續多年的囤地捂盤、野蠻生長的暴利時代即將結束,迎來關鍵的轉型節點。而在互聯網時代,萬科最擔心的就是房地產行業出現一個類似“小米”的攪局者,以互聯網的思維模式打碎行業舊秩序,威脅甚至取代以萬科為代表的行業傳統模式。而事實好像也是如此,譬如郁亮剛拜訪完小米公司,網上馬上就有消息傳出“小米公寓”即將開建。
如果還有傳統行業的大佬或落伍的觀察者認為萬科是在“杞人憂天”,并輕視“小米”只是炒作博眼球的話,那就真要小心了。因為互聯網思維帶來的破壞性商業變革,是大勢所趨,有著摧枯拉朽的強大力量,也代表著“提升社會效率,節約消費成本,壓榨不當利潤”的先進商業模式。萬科如此焦慮,小米那么傲嬌,均緣于對于這一態勢的清醒判斷和深刻認知。
雖說萬科已經意識到傳統房地產業的互聯網化改革勢在必行,也刻不容緩,但究竟如何轉型,如何創新,卻真是一個老大的難題。在芝麻哥看來,無論互聯網大佬們兜售的“大力丸”,還是馬佳佳小妹妹熬制的“迷魂湯”,或都誠意十足,但由于缺乏對房地產業和互聯網思想的深刻認知,干貨不足,法術有限,多是輕車熟路地耍了幾把花活而已,賺個情面或吆喝罷了。我不以為萬科的高管們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答案。
芝麻哥以為,如果僅僅以“術”的心態看待或利用互聯網思維,未免太過淺薄,傳統房地產商要想成功轉型,更應該從以下三個 “道”的層面來認知互聯網思維。
一是正確理解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如果剝去互聯網思維的層層面紗,我們就會發現其精神內核源自喬布斯,而不是雷布斯。具體來講,就是緊緊貼合“人性化“的時代需求,用科技的手段,以藝術的氣質,把產品和服務做到一種極致。這種極致,要實現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融合,并以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斷演進升級,與用戶的需求共同成長。對于房地產商而言,那就是建房子以及為業主提供物業服務的所有標準,時刻要以“人的尺度”衡量。要知道人類對居住條件的終極目標,是舒適而美好地詩意棲居。理解并悟透了這一點,神神叨叨的“互聯網思維”才能走下神壇,化為房地產商進行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的真正思想利器。
二是實現兩個完美的轉變。就行業本質言,房地產商可不是 “蓋房子的”那么簡單。房地產商最核心的競爭要素是不動產的管理能力和社區服務水平。也就是說,管理的是物,那就要考慮讓“物業”保值增值,服務的是人,那就要考慮讓“業主”舒服滿意。要實現這兩個層面的管理升級,房地產商就必須完成兩個轉變:一是角色的轉變,從生意人變為產品人。以前房地商認為房子能賣出去就是成功,所以對營銷非常重視。房地產商給我們留下的普遍印象就是擅長概念創新和廣告炒作。如果僅把互聯網思維理解成一種“優秀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手段,那就依然是生意人的慣性思維,必須改變。互聯網時代的成功是建立在好產品的基礎上,所以房地商必須明白,只有建造出讓人想住的好房子才是王道。而好產品又不必局限在新房子上,好的舊屋改造方案,好的物業管理創新,好的社區服務升級,也都是“產品人”思維的體現。二是商業模式的轉變,從原來的單維度靠擠壓成本要利潤變為多維度憑服務增值要利潤。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消費者主權意識迅速覺醒,以往由商家主導的市場已變為由消費者強勢主導,顧客變成真正的上帝。正所謂“粉絲經濟”的真諦,并非取決于商家自身有多強,而是取決于商家的姿態有多低。對房地產商而言,也必須積極轉換身份,全心全意地為業主服務,只要業主滿意,掙錢就是捎帶的事了。
三是正確認知自己的資源優勢,尋找正確的入口。正如老話說得那樣,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的互聯網化改造,必然要受其行業特點的局限,而每個企業在轉化的過程中,又必然受到行業趨勢和成長基因的影響。在芝麻哥看來,未來5-10年內,房地產商將會面臨三大主力消費群體帶來的商機和挑戰。一是九零后為代表的居住消費需求,二是老齡化加快帶來的養老地產爆發式增長,三是城市升級帶來的公共空間或服務設施的改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