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批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19家民營企業,剛剛邁進電信行業的大門,正準備大展拳腳,其中的“搶跑者”就被基礎運營商喊了停。他們就像剛入職場的頑皮男生,正要表現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就被師傅呵斥了一聲:你還是先練好基本功吧!
這只虛擬運營商小伙伴里的“出頭鳥”,正是一天之內經歷了正式放號、被緊急叫停的蝸牛移動。事情發生之后,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搖頭嘆息。蝸牛究竟違了什么規?搶跑的虛擬運營商觸動了誰的神經?虛擬運營商的大規模放號離我們還有多遠?
搶跑虛擬運營商被緊急叫停
5月21日上午,蘇州蝸牛旗下的蝸牛移動宣布,在16省34個城市正式發售170號段的SIM卡,以及語音全免費、流量兩年不清零的“999免卡”半年套餐,同時開啟友好用戶體驗。從涉及城市的數量來看,蝸牛的放號規模遠大于其他虛擬運營商。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隨即出現。就在當天晚上,蝸牛CEO石海在虛擬運營商的微信群里,用自我調侃的方式向大家宣布:蝸牛的放號行動被與之合作的基礎運營商——中國聯通緊急叫停了。
當時,對于“叫停事件”的原因,蝸牛和中國聯通都沒有及時作出說明。次日傍晚,中國聯通給出的官方解釋是:蘇州蝸牛尚未與中國聯通商定業務正式開通的時間。
聯通方面稱,雖然蘇州蝸牛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正式放號,但根據中國聯通與蘇州蝸牛于2013年10月簽署的《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合作協議》的約定,蘇州蝸牛業務正式開通日,需雙方書面確認。目前,中國聯通未接到蘇州蝸牛正式開通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申請,雙方尚未確認業務正式開通日。
對于這個官方解釋,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它并不能反映事件的全貌。一時間,對叫停事件“深層原因”的猜測此起彼伏。
有接近當事雙方的知情人士稱,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在合作協議中約定了三個時間段:第一階段是友好用戶體驗,需要限定在少數城市的范圍內;第二階段是試商用放號,涉及的城市范圍也不能太大;等到用戶增長及其他各項指標全部達標之后,才能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正式放號的階段。
“基礎運營商想要穩步推進虛擬運營商的試點進程,蝸牛的搶跑行動必然會引起基礎運營商的警覺。”該人士分析認為,蝸牛雖然也同步啟動了友好用戶體驗,但在沒有得到基礎運營商許可的情況下就打出了在34個城市“正式放號”的宣傳字眼,再加上蝸牛所承諾的“免費”有一些限制條件,而這些條件又遭到了部分競爭對手和用戶的投訴,所以與蝸牛對接業務的中國聯通更有理由采取叫停措施。
蝸牛賠償方案引旁觀者叫好
在放號行動被叫停兩天之后,蝸牛移動對外發出了《致蝸牛免卡用戶的一封信》,這封公開信主要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對此次叫停事件“不予置評”;第二,已經購買號卡的用戶可以全額退款,已選號未發卡并發起退款的用戶,以及未選號并發起退款的用戶還將得到100元的“歉意金”。
蝸牛方面稱,參與友好體驗的用戶于近日已陸續收到了999免卡,并針對999免卡的相關服務進行了體驗,這部分用戶將繼續享受蝸牛移動此前發布的友好體驗的承諾:在友好體驗期內可隨時發起無理由全額退款。
蝸牛同時表示,在接到聯通官方通知、蝸牛免卡暫停放號后,有大約七千多名已選號用戶無法進行發卡,有數萬名用戶還未來得及參與選號,建議這部分用戶進行退款操作,這些用戶同時還會額外得到100元歉意金。
按照蝸牛的承諾,已發卡的友好體驗用戶可以全額退款;已選號未發卡并發起退款的用戶,以及未選號并發起退款的用戶,其支付寶賬戶將在7個工作日收到兩筆款項:一筆為退款,另一筆為單獨發放的100元歉意金。
在蝸牛移動發出這份說明之后,輿論開始倒向蝸牛。
對此事件,作為蝸牛CEO的石海再次出面發聲。“因為不能做到三天內發卡,蝸牛嚴守承諾,歉意賠款。虛商第一仗,背后打暗槍,蝸牛損失慘重,免卡鐵桿粉絲初現,被行業整了,被用戶捧了。”石海說,“蝸牛請你不要跑的太快,這里不是互聯網行業的完全市場化競爭,是準備引入市場化競爭的前期。”
一部分觀察人士認為,這次“叫停事件”未必是一件壞事,它也許是推動國內電信行業良性發展的必要一環。“蝸牛不惜用銀子維護170號段的信譽,也是為虛擬運營商整體170號碼給予了信譽補貼,”有電信行業的資深人士鼓勵蝸牛說,“完全市場化競爭的春天遲早會到來。”
牽絆難擋 虛商規模放號尚早
短短幾天時間,蝸牛成了被槍打的出頭鳥,但也無意間收獲了百倍的宣傳效果,儼然成了虛擬運營商隊伍里的“領導者”。
這種意外收獲的宣傳效果只可能有一次,所以沒有第二家虛擬運營商敢用類似的出位舉動再來博眼球。有了蝸牛放號被叫停的先例之后,其他虛擬運營商就只能放慢腳步、察言觀色,先在小范圍內開展業務,然后再一步步地按照基礎運營商的指令行動。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次“叫停事件”反映了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之間的博弈,基礎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之間既有合作關系又有競爭關系,電信行業向民營企業開放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開始暴露。同時,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系統對接層面,基礎運營商現在還沒有做好能讓虛擬運營商規模放號的準備。
按照中國聯通市場部相關負責人的說法,“聯通對虛擬運營商開展業務是大力支持的,但大規模放號需要時間去準備,現在任何虛擬運營商都還不具備大規模放號的條件。”據了解,在目前這個階段,即便是行動較早、合作心態更開放的中國聯通,也還在與虛擬運營商進行對接測試,需要在號卡、客服、IT系統、財務等很多方面支撐虛擬運營商的運作。
“虛擬運營商在業務推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阻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虛擬運營商工作人員認為,與基礎運營商對接合作,虛擬運營商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些牽絆。
“同時,虛擬運營商自己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電信市場是一個很專業的市場。雖然虛擬運營商都有圍繞自身主營業務的不同玩法,但我們既然選擇了要進入電信行業來玩,就需要遵從這里既定的規則和玩法。”這位工作人員說。
按照電信市場的玩法,業界期待已久的“虛商規模放號”的競賽場景,恐怕要推遲一段時間了。不過,虛擬運營商對傳統電信市場的攪動,已經初顯效果。
更靈活的資費方案,就是眼下可以看到的最直接的變化。在蝸牛移動以“流量不清零”的概念大規模炒作之后,“無套餐”、“流量不清零”、“流量可分享”這幾條就幾乎成了虛擬運營商資費政策的“標配”。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雖然這類資費方案飽受爭議(它們都是有條件限制的,并不是真正全免費,也不是真正的流量不清零),但這種方案卻被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基礎運營商效仿。中國移動在新的4G套餐方案中,也推出了三個月不清零、半年不清零的流量包,流量包的使用周期從過去的一個月擴展到了一個季度、半年。
一時間,虛擬運營商關于資費政策的幾個創新,突然就變成了電信市場上并不稀罕的普遍現象。“這就是虛擬運營商帶來的鯰魚效應。”上述虛擬運營商工作人員說,“雖然虛商難免受到政策牽絆,但電信行業真正市場化競爭的大門遲早會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