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職場軟技能,只要包括哪些方面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一個人在求職時,必須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勝任工作,為企業所用。而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除了對專業知識等“硬技能”的考察,也越來越注重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即“軟技能”的考察。
“軟技能”是近年來傳入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術語,相對于求職者在某專業領域從事工作、進行研究而應當具備必要的“硬技能”而言,“軟技能”則是注重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也可稱為個人的綜合素質。
因為現代職業所要求的許多能力,已經不屬于某種職業,而是許多職業的共同基礎,這種基礎能力是一種可遷移的能力,它使勞動者能夠迅速適應崗位的變化,順利進行職業活動,具有普遍性、可遷移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對于其內涵,由于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甚至單位(企業)文化的差異而側重點有所不同,同時,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因此,對“軟技能”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
軟技能實際上是指那些“不易看見的技能”,是一個人“激發自己潛能和通過贏得他人認可和合作放大自己的資源,以獲得超越自身獨立能力的更大成功的技能”的總和。軟技能能力值越高,處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強,它是衡量一個人處理事情能力的量表。
不論不管社會和崗位如何變化,“軟技能”即是個人發展必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主要包括:
1、職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職業意識主要表現為一個人對所從事職業的認同感及自己的職業規劃。職業意識強的人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勤勞敬業,有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相反,一個沒有職業意識的人,在就業時,目光短淺、功利性強,強調的是經濟待遇、地理位置、社會地位等,一旦有機會就隨意跳槽而不會顧及單位的利益。
社會責任感也是一個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社會責任感是指社會群體或者個人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為了建立美好社會而承擔相應責任、履行各種義務的自律意識和人格素質,是社會群體或者個人對價值觀、忠誠、良知、信仰的認同,是個人價值觀、態度和信念的表現。社會責任感淡薄的人,總是從個人觀念出發考慮問題,強調個體利益,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自身行為的出發點,很少或根本不顧他人利益或社會整體利益,重個人需要而輕社會需要,重功利而輕道義,重物質需要的滿足而輕精神境界的升華,重索取而輕奉獻,不愿意承擔社會責任。
2、知識和職業遷移能力
在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時代,大學要教給學生一勞永逸的知識技能顯然已不可能。據有關部門統計,大學生畢業后,能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僅為18.68%,與所學專業完全不對口的占44.06%,而且,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多次的職業選擇,因此,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很有必要。在知識經濟和信息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更青睞那些能有效地整合信息并能準確地和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又善于獨立思考、能不斷地尋找更好的方式方法、不斷創新的人。相反,呆板、按部就班的人則不受歡迎。
3、與人溝通和協作的能力
現代企業招聘人員,無一例外地強調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即便是招聘技術職位也是如此。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的人,能對物質環境和人際關系的不斷變化作出迅速的調整、適應,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能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且富有同情心,具有團隊精神,包括善于與團隊其他人溝通協調,能扮演適當的角色,勇于承擔責任,樂于助人,能很快獲得他人的認可,在工作中能得心應手。
4、人文素質和心理素質
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如語言學、文學藝術、歷史學、心理學、經濟、法律、哲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的涉獵,能提高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健全人的心智,開拓人的視野,使人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上認識世界、了解社會。具備這些素質的人,能很快地融入單位的文化中,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提高職業技能
現代社會里,勞動者所從事的工作或崗位也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工作崗位變化較多、較快是一種發展趨勢。因此,現代工作崗位要求從業者具備抗挫折能力、應變能力、發展能力,以適應從業后可能遇到的各種變化。如果從事的是第一線崗位的生產、服務工作,有可能遇到工作環境差,待遇也不令人滿意的情況,這就要求從業者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心理準備,正視現實,擺正位置,了解自己所從事的崗位的意義,以積極的生存心態與發展需求去應對,養成良好的就業信念與從業心理,正確地處理競爭壓力與工作動力的關系。如果心猿意馬,浮而不實,遇到一點挫折就自暴自棄,喪失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動力,必將遭到單位甚至社會的淘汰。
現代職場對于員工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在提高“硬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對自己“軟技能”的培養,這樣才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推薦閱讀:
技能人才如何提升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