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就是效率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也許你想知道,一個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記者,怎樣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對方的信任?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解釋清楚。當我與某大國首相初次見面時,如果我能一口氣說出一串我認識的與他同一黨派的議員,他就會覺得很親切。工作多年,我的采訪對象之間其實有很大的重復性和關聯性,轉來轉去,都是那個小圈子,在我大腦里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人脈關系圖。很多時候,關系就是潤滑劑,關系就是效率。
一次我采訪福特汽車董事長、福特家族繼承人比爾.福特,當時他還是公司CEO。那時汽車工業已經開始不景氣了,見面以后,他不大愿意多說。我說:"昨晚我和John Thornton一起吃飯,還聊到你。"果然,聞聽此言,他立刻兩眼放光,很激動地問我:"John也在北京嗎?他會待到什么時候?"
John Thornton何許人?約翰.桑頓,前高盛全球總裁。與他初次見面是在我25歲生日那天。那時年輕愛熱鬧,過生日喜歡呼朋引伴,老朋友又帶新朋友,一個普通聚會沒留神搞成了百人的大party。在一位好友的引薦下我認識了他。不久他辭去高盛職務,來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任客座教授,年薪1美元。桑頓在美國很有影響力,他是耶魯商學院校董,后來又成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董事長。布魯金斯學會是華盛頓最大的智庫之一。
桑頓中學時代就讀于美國著名的寄宿高中霍奇基斯,并和低他幾級的小兄弟比爾.福特結為死黨,現在桑頓還是福特汽車全球的董事。由此說來,當我提到他的大名時,福特兩眼放光也就不足為奇。他立刻坐下來專心接受采訪,那天我們聊得非常好。
還有一次對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的采訪,依靠的也是私人路徑。我認識她妹妹,并且見過她的父親。那天晚上,我們的《直擊華爾街風暴》節目直播到22點整,和她的采訪只能約到22∶30,她真的在百忙之中為我留出這個時間段。我去接她,見一列浩浩蕩蕩的車隊停在梅地亞中心門口,風塵仆仆。戴耳機、配微型沖鋒槍的美國保鏢列隊護衛。專訪結束已是深夜,她只剩下4小時休息時間,第二天一早還要參加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就在24小時之前,我才和她在紐約的妹妹通電話安排了這次采訪,效率真是很高。
記者就像偵探,需要積累一大批"線人",迅速找到關鍵人物。這種事經歷多了,會覺得所謂"大片"里演的重要場合、驚險事件其實都挺假,屬于"閉門造車"。還是等我退休以后,按照小時候最喜歡的《丁丁歷險記》的路子,寫一部中國記者版的《鋼鋼奇遇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