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海嘯中,這三種能力讓你獨善其身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這個世界讓我困惑不解。
鋪天蓋地的自媒體襲來,似乎人人都在寫作,都在長篇大論,都在對時事熱點發表見解;又或者,人人都在爭做網紅,開網店,接廣告,吆喝買賣;又或者,人人都在創業或者準備創業,參加各種創業聚會,秀PPT,秀情懷。
慷慨激昂、摩拳擦掌、試比天高。
我不知道他們都在忙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忙。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人,眼花繚亂、千變萬化的說辭,也就是為了求一個結果:博眼球。
越炫目的東西越能博眼球。
所以開到最高音量的信息噪音翻著倍地制造出來,淹沒了互聯網的各個角落。我們的過濾器失靈了,沒有誰的推送是可信任的,我們不過是被爭搶的信息獵物,除非遁入沒有基站的深山老林,否則便無處躲藏。
更尷尬的一件事是: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一切。
我們已經須臾離不開手機,我們會在任何時間不由自主地滾動屏幕,我們會為每天冒出來的各種撕X而亢奮,我們已經沉不下心好好看完一本書,我們已經不去想上個禮拜自己曾經做過什么,我們和其他人眾口一詞一遍遍重復著網絡新詞匯,我們對廣告長度和軟度的忍耐力越來越強,我們不知道除了被別人投喂信息之外我們還能怎樣學習、怎樣思考......
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存狀態嗎?
這一年,我的創作減少了。我有意放慢了速度。我反思我以前的創作出了什么問題。
舉個例子,我曾在知乎上寫過一個《后會無期》的影評,其實不是影評,我沒有能力寫影評,它只是觀后感。這個答案現在有一萬三千票,它增加了我的曝光度。但我現在看,這個答案是沒有意義的。它只是一個粗淺和取巧的應景之作。
今天的我已經無法容忍自己再寫這樣的東西了。
所以我一遍遍地想,我到底應該寫什么樣的東西,閱讀什么樣的東西,在這個絢爛而盲動的世界里。
我一遍遍地想,我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才能變成那個理想中的自己,才能變得足夠獨特而優秀。
首先我需要一種沉浸的能力。
就是起碼能專注兩個小時不碰手機或任何分心的東西,去專注看一本書或者寫一篇文章的能力。這個可能在十年以前還是稀松平常的能力,在今天變得很稀缺了。
我需要遏制內心向四處抓的沖動,我需要屏蔽其他人對我的各種聯絡問候,我需要專心致志,只是很簡單地,去做一件事,開啟心流。
如果誰打擾我,我就殺了他。
(并不會
其次,我需要一種放空的能力。
在這里放空有兩個意思,一是清空,二是放出。
首先是清空。我的頭腦是一個垃圾箱,每天從微博、微信、知乎上塞入了很多垃圾,我要把它們倒掉、忘掉。我的屋子也是一個垃圾箱,從淘寶、京東、亞馬遜上買了太多實際上并不需要的東西,我得舍得把它們扔掉。我的內心也是一個垃圾箱,太多的焦慮、戾氣必須被清掃干凈,不能過夜!
我不要藏著掖著,我得把壞東西倒出來,好東西才放得下。
其次是輸出。我要把想法寫出來。而不是不停地輸入輸入輸入!如果我們不及時和充分地去記錄和表達自己頭腦中原生的想法,或者低估這些想法的價值,我們就永遠都會覺得自己接受的信息不夠多,我們就永遠會覺得饑渴,我們就永遠會有信息焦慮!
最后,我需要一種精深的能力。
我不要多,我要深。多必定淺,深才能精。
這一年我認真看完一遍的書大概有四五十本書,但我覺得看得太多了!正做自我批評。這個多意味著,我并沒有反反復復扎扎實實地讀一本好書。好書如果不多看幾遍,如果不拿著放大鏡、顯微鏡看,便是浪費了它的好,對不住它。
寫作也是一樣,這一年我完成了第一本實體書的寫作,總的來說還算滿意。但還是有些遺憾,我總覺得還應該寫得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而每深下去一級,所下的功夫恐怕就要幾何級數地往上長,我是有些吃不消。可如果不這么寫,就對不起讀者,對不起歷史,也對不起自己的光陰。
可我每每看到網絡上傳來傳去的文章,讀不下三行就直搖頭,太淺了太淺了,隔靴搔癢,讀它作甚!而對于這些自鳴得意的作者,我也是心中暗罵,寫這么淺的文章,有何出息!
我知道,做一件事,做到足夠的深處,你便是天下第一,沒人和你比了。要多有何用?貪多是最大的陷阱,坑人!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每天刷幾小時知乎微博朋友圈,所以個個見多識廣,隔著屏幕能說會道,可是獨缺這三項能力:沉浸的能力、放空的能力、精深的能力。
今天我點出來,希望對你們有用,更希望對我有用。
作者:采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