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而工作?大部分淺薄的職場人士理所當然地認為工作就是為了獲得金錢,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而真正睿智的職場人不會有這樣淺薄的想法,于他們而言,工作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以出了多少力,拿了多少錢衡量工作的人擁有的是打工者心態,打工者的心態已經成為職場人職業生涯的瓶頸。真正成熟的職場人應該跳出打工者思維,實現自身價值。
老板和員工的區別最簡單的一點在于老板是發工資的人,而員工是領工資的人。員工領工資的時候,想的是工資什么時候到賬,年底獎金有多少,明年會不會加薪,我出了多少力,拿了多少錢。而老板想的是我花出去的工資和成本,未來怎樣才能給我賺來更多的錢,如何讓團隊和自己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打工思維的所帶來的局限和陷阱,成為很多人的職場天花板。
打工者思維掙現在,股權思維要未來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打工者思維更多追求當下的穩定,所謂穩穩的小幸福,每天的小確幸;而股權思維更看重的是未來更大的想象空間,甚至可以為此犧牲還不錯的眼前利益。
說白了,打工思維要的是現在,一分錢一分貨的小作坊買賣心態;而股權思維要的是未來,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無所有,玩天使投資和杠桿,多少有點賭徒心理。
倒不是說看重現在就是錯,看重未來就一定好。因為這本質上屬于風險保守型和風險激進型的區別,風格不同,沒有對錯。但問題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哪種思維更有利于長期發展呢?
這個時代,如果還有人談穩定,談保障,簡直是個笑話。不管愿不愿意,我們都被拋進時代快速發展的漩渦里了,而且未來的加速度還會越來越大,我們現在處于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17年,很多行業都會重新洗牌,或者加快洗牌的速度。傳統銀行業的日子會更加艱難,互聯網金融會漸漸滿足大眾理財需求,當政策更加開放,全套金融服務體系更完善;線上教育會真正迎來春天,看喜馬拉雅,得到APP這些增長的付費用戶和不斷進場搶奪賽道的投資人就看得出來,傳統線下教育的市場份額會逐漸縮水。再加上AI和VR正以超乎我們想象的速度奔向大眾的視野,更多行業會失守城門。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一大批所謂穩定工作、旱澇保收的人在困惑,為什么人家的收入在指數增長,我的收入卻連維持基本的線性增長都困難?
雖然互聯網的想象空間很大,但還是有很多人低估了互聯網對自己生活和職業的沖擊。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今后,這種場景我們會習以為常。那些執著于當下打工者思維的人該醒醒了,只看當下的人,一般都贏不了未來。
打工思維的人,在意所謂價值對等
給多少錢,就賣多少力氣,其實這是在扼殺自己的職場未來,拿自己的青春開玩笑。
選工作的時候,薪水是應該考慮,但絕對不是第一位考慮的因素,而更要看你工作的平臺和你跟的老板如何。平臺決定你的眼界,是不是見過世面;老板往往能升級你做事的思維,好的老板會經常讓你覺得自己的想法是:tooyoungtoosimple,sometimesnaive.
同樣兩個人,目前都是一個月1萬的薪水,但因為平臺和老板的不同,三年后,可能一個人一月10萬,另一個人卻只有一兩萬,或者更慘,甚至面臨失業。
年輕人一定要爭取到好的平臺去發展,哪怕人家不付給你薪水,哪怕給他們端茶送水做實習,因為你其實是在投資你自己和你的未來。如果去一個普通的平臺賺一些固定的小錢,等于把自己最寶貴的幾年青春賤賣了。
你事業的大小,除了與平臺的大小有關外,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個人的天花板在哪。打工思維的人,往往把一份工作想得太淺了。
比如你做的是助理,弱者思維的人會認為這份工作就是個打雜的,處理一些簡單的瑣事就好;而強者思維的人,會把這個職位當成全公司的資源擁有者來對待。
也就是說,不管你現在賺多少工資都是小價值,真正的收獲是面對和處理各類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及更優質的人脈資源。
這世上從來沒有簡單膚淺的工作,只有簡單膚淺的人。
永遠用靜態的眼光看世界和自己
很多人都是自我設限,自我封閉,很多職場人面對新鮮東西不敢投入,表現出對未知的恐慌和不自信。不會就學,不懂就去理解呀,沒有嘗試過,所以才更要看看可能性。
因為怕犯錯,怕打臉,怕沒面子,于是小心翼翼呵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心和僅存的驕傲感。
但是如果一個人永遠只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收獲的就只是價值的存量,就無法產生新的收入增長點,和價值增長點。所以你的收入和能力,永遠只是一條可預見的,并不令人興奮的線性增長曲線。
也許在目前的環境里感覺很舒服,但是,這個年代,任何舒服,都只是暫時的。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做事業的時候一定要做增量市場,而不要做存量市場。增長才是這個時代最有魅力的詞語。但是,增長是要付出代價的,需要一顆好奇的心,需要一份嘗試新可能的勇氣,需要不害怕失敗的強大心臟,和自嘲自黑的幽默心態。最重要的,就是承認這個世界是動態,很多事情你是看不懂的,但是,你要去做游戲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從“我應該不行”,換成:“要不試試,可能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