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馮毅)要說這些年最火的飲料,一定非奶茶莫屬,無數小姐姐為之著迷。但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項實驗,選取6種常見品牌的珍珠奶茶的“珍珠”放入人工胃液中,經過20小時后,有5份“珍珠”還沒有完全消化,因此建議少吃。那么這個實驗是否科學?如果吃下“珍珠”,會不會造成健康問題?今后要跟珍珠奶茶說再見嗎?
珍珠奶茶的“珍珠”據說起源于中國臺灣地區,還跟慈禧太后有關。當時臺灣地區用木薯粉為主要原料,代替糯米做成類似元宵的“粉圓”甜羹,作為對慈禧的獻壽禮,慈禧嘗后贊不絕口,從此成為臺灣地區家喻戶曉的可口點心。到了20世紀80年代,用以“粉圓”為靈感的“珍珠”制作奶茶,逐漸開始在臺灣地區流行,并傳播到中國大陸地區。
木薯粉能夠成為食材,是因為在我國熱帶地區,木薯是主要作物之一,取材方便。另外,木薯粉沒有雜味,加工制作出的成品清澈透明,易于用色素調色,口感帶有彈性,較普通淀粉更適合于精調味道的食物。其實木薯粉與其他淀粉沒有本質區別,但為何上述實驗顯示珍珠奶茶中的木薯粉“珍珠”難以消化呢?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普工作者云無心表示,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只是消化得慢一些而已,跟吃湯圓的情況差不多。木薯淀粉是淀粉,消化吸收了只會增加熱量,“難以消化”反而有利健康。在食品行業,還會把淀粉加工成更加不易消化的抗性淀粉和抗性糊精來食用。“珍珠”難以消化,反倒是多吃一些也問題不大。
“珍珠”消化并不依靠胃
云無心還指出,上述實驗中有一個地方不夠嚴謹,不能得出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不容易消化吸收的結論。因為該實驗是在人工胃液中浸泡“珍珠”,模擬胃中環境,但“珍珠”作為淀粉制品,不是依靠胃來消化吸收。淀粉在人體內的消化,先是通過口腔,由唾液淀粉酶將淀粉水解成糊精及麥芽糖;再進入小腸,由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雙糖酶把糊精、麥芽糖分解為單糖,供腸黏膜細胞吸收,為人體提供養分。
另外,雖然木薯含氰苷,在不同條件下會分解出有毒物質,但是木薯粉作為我國允許使用的一類淀粉,只要是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正規產品,其經過加工后總氫氰酸等指標只要符合理化標準,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喝奶茶需要節制
那么珍珠奶茶到底可不可以放心飲用?云無心認為,盡管“珍珠”不存在什么問題,但珍珠奶茶并不建議放開喝。
首先,人體每日的營養攝入應當適量,符合自己基礎代謝加活動消耗的總和。珍珠奶茶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有一些脂肪還是氫化植物油,含有一些反式脂肪。糖不僅增加了攝入的熱量,而且對于身體代謝有多種不利影響;脂肪的熱量值更高,尤其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危害已經研究得相當充分,世界各國都采取措施降低它在食品中的使用。總體而言,珍珠奶茶是一種高糖、高脂肪、高熱量,而其他營養成分欠缺的不健康飲料。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