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金融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快牛金科、騰訊大申網聯合主辦的“金融科技推動下的金融行業創新與發展”閉門研討會在上海舉辦,來自政府機構、監管機構、學術機構、金融機構的數十位權威專家及教授,圍繞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金融風險管控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討論。
近年,伴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已全面滲透傳統金融行業,而在傳統金融觸摸不到的垂直領域里,金融+科技的商業形態已產生千億級市場規模,催生出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市值超過百億美金的巨頭金融科技機構。
作為國內金融科技領域發展勢頭迅猛的FinTech機構之一,快牛金科集團今年可謂動作頻頻,在9月與清華五道口創辦的財經雜志《清華金融評論》聯合舉辦的“金融科技助力銀行智能化發展”會議中,快牛金科即提出將智能風控技術輸出至傳統金融機構,以加速銀行與金融科技的融合,其用技術推動金融業態發展的決心可見一斑。
21日,快牛金科CEO倪抒音在閉門會中圍繞《把握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機遇》議題進行了主題演講。快牛金科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與BATJ成立聯合數據實驗室的機構,擁有國內最頂尖互聯網公司的底層數據模型,倪抒音認為,算法的能力終將被數據及場景驗證的能力所超越,只有數據的積累和沉淀才會隨著時間而產生大量的數據關聯度,最終形成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快牛金科與合作方通過模型交互的方式獲取最終模型,為公司旗下的線上借貸場景在毫秒級內提供數據支撐。快牛金科通過大量的線上實際場景已為上千萬年輕人提供信用畫像及授信,經過完整的信貸周期后,這些真實、可驗證的信貸數據能夠使快牛金科的風控模型隨著時間的積累愈加精準、智能。
在閉門會議的兩場圓桌論壇中,快牛金科聯合創始人胡亮、快牛金科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陳松分別從技術角度和對銀行機構的服務角度進行了觀點闡述。胡亮認為,近十年來,技術浪潮的變革為金融領域帶來了很多革命性的技術成果。在80年代,數據因無法實現電子化,阻礙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而如今已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加工處理的技術愈發先進,人工智能技術也應用到了各個領域。
以金融業為例,以前銀行機構采用類聚的數據對申貸人進行審核,比如人口統計學數據、基于邏輯篩選的數據或行業交易數據,而如今像快牛金科這類的金融科技公司,通過互聯網弱特征數據對用戶進行更為全面的判斷,比傳統的風險管理更加精準,同時遠遠突破了傳統金融在效率方面的上限。
陳松在《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金融之路》圓桌論壇中介紹說,中國目前真正被銀行服務的信用客戶只有1億多人,擁有征信報告的僅有7.8億人,還有相當大的群體沒有享受過銀行的信貸服務。而快牛金科為傳統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風控模型可以將更多層級的人群納入到銀行金融的服務范圍之內,無論是獲客、風控、貸后管理等各個模塊,都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算法提高效能,提升金融機構資金的流動速度,為傳統金融機構帶來更多收益和價值,是傳統金融服務很好的補充。
從確立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互聯網技術輸出的目標伊始,快牛金科已與幾十家金融機構達成深度合作,包含券商、信托、保險、銀行等。在個人用戶服務中,已累計服務達1600多萬人次。海量的數據積累及獲客、反欺詐、風控和貸后管理能力,已為快牛金科未來成長為獨立第三方技術評估機構夯實了基礎。(本文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