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中為何會出現“人情”現象
添加時間:2018-03-26 14:51:08
瀏覽次數:
0
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績效考核中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人情現象,這就導致了優秀的員工得不到激勵,拙劣的員工沒有壓力,最終使得績效考核變成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更重要的是會導致不公平以及優秀人才的流失。
那么,人情現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1.員工缺乏正確的績效考核觀念
績效考核是一種管理的手段,而非管理的目的,為了考核而考核,甚至為了發獎金、扣工資而考核都不是正確的績效觀念。很多員工都把績效和自己的薪酬等同視之,這是對績效考核的錯誤認識。
之所以進行績效考核,就是為了實現公平、公正、公開,用事實和數據對人員進行評價,防止人情因素造成不公。通過對員工進行反復的績效計劃制定及完成情況跟進,還可以挖掘出員工的長處和不足,發現公司的運營問題,更好地實現公司的目標。因此,員工必須應認識到績效考核的目的是改善績效,為員工的開發和提升提供依據,為組織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決不單純是作為薪酬分配的依據。
2.績效考核制度的不健全
績效考核之所以成效差,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問題。
績效考核指標和標準設置不具體、難衡量會很容易導致主觀因素的滲入。如引入過多態度類指標、使用“比較好”“還不錯”等非數字化標準等。
考核人員的選擇也很重要,若考核人與被考核人存在明顯的利害關系,則會導致結果虛高或虛低;若考核人不熟悉被考核人,相互之間很少接觸,則很可能導致評分趨中,大家一個樣。因此不能隨意選擇考核人,必要時還可選擇多個考核人進行多角度考核。
不重視績效反饋,某種意義上也是對人情分現象的放縱。有的員工發現了不公之處,卻申訴無門;有的考核人知道不會有反饋,便不會對自己的評分負責,有意無意地放任自己的主觀隨意性。
3.領導層的“中庸情結”
中國人自古就講究中庸之道。管理者與員工天天相處在一起,感情因素在執行政策時是難以避免的,他們擔心考核記錄會影響員工的薪酬、資歷,會打擊員工的工作信心和熱情,甚至會令員工心生敵意,于是普遍不愿意扮黑臉、作反面評價,生怕得罪人。
當然人情分現象并非難以規避,比如美國的通用,中國的華為、聯想等都能通過績效考核劃分出優秀、良好和不足的員工。分析這些企業與人情分現象嚴重的企業,最大的區別便在于領導層。